小偷印象
(童年时光1)
这一说就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家在南瓜垸的深塘边,一座两间的茅草屋,大门对着三五丈开外的深塘,屋后紧挨着张公堤的堤脚。近邻不多,西边的人家早搬走了,土坯墙垮塌后,只剩一片废墟。东边是孟家,大三间的屋,白墙青瓦,是南瓜垸数得出的好房。雷家、周家靠着西头,其余的人家就离得更远些。我家马家两户人就显得孤单。
南瓜垸的当家人起得早,卖菜的卖鱼的天不亮就要起床,打豆腐、发豆芽、做小生意的人赶早市,天麻麻亮就要出门,留在屋里的多是老弱妇孺。
一天早晨,朦朦胧胧中,仿佛听见响动,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扭头望与房门斜对着的大门,忽然看见一只手从门缝里伸进来,正悄悄地抽别住门板的木栓。那个时候的房屋,大门多是两扇对开,每扇门上有一条长方形的木栓和形状相同的插孔,晚上关门,把两条门栓一左一右插入插孔,门就关锁住了。清早出门屋里有人睡着,不能锁门,门总不能大敞四开不管吧。出门的人就用凳子和一条门栓把门抵着。
把手伸进来抽门栓,那是小偷的手!我一时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咿呀一声,门开了一条缝,小偷溜进来了。清早,堂屋里一片昏暗,看不清人的眉目嘴脸,只看到那是一个比屋里更暗些的身影,我赶紧缩进了被窝,一个劲朝家家的怀里拱。
家家醒了,问,你冷?去摸我的脚,暖和哇,你怎么哆嗦?咚一声响,是灶屋里发出来的。哪个?家家大声问。立刻响起了脚步声,从灶屋到堂屋,哐啷一声,大门被拉开了,有人朝屋后跑了,朝张公堤跑了。
家家急急忙忙穿衣服,一边说,我的伢莫怕,小偷怕人,你看,家家一吼他就跑了。清堂屋,清灶屋,不见了一个舀水的铜瓢。铜瓢丢了,家家痛惜了一些时。
1954年发大水,茅草屋垮了,家搬到了新合村的三条街。三条街的南头沟渠边有一大片空地,是晾晒的好地方,只要天晴,搭架子,拉绳子,搁篙子,衣裤,尿片,床单,被套,棉絮,晒满了场地。这天下午,吃了中饭,正是昏昏欲睡的时候,听见有人喊,抓强偷啊,有人偷衣服!不一会街巷里就起了杂沓的脚步声,伴着一声声的吼叫。许多人朝晒场那边跑,出了个小偷,稀罕事,都想看热闹。家家牵着我也往晒场跑。
晒场上一片狼藉,满地的衣物,胡家兄弟紧紧地扭住一个人,那人大汗淋漓,说,你冤枉好人。胡老三猛一下扯开他的褂子,一件雪白的汗衫露出来,胸前一排红字:申新纱厂。围的人渐渐多了,忽然住街尾的金堂吼起来,这是老子的汗衫,才洗了一水啊,说着就是一巴掌。那小偷急急忙忙把汗衫脱下来。金堂还要动手,被骆胡子拦住了,兄弟,打不得,出了人命可不得了,古往今来小偷没有死罪的。这时,那小偷突然跪倒在地,对了众人磕头如捣蒜。
家家指了小偷说,你看,小偷怕人吧,我的伢记着,以后胆子放大些。
这是我小时候得见的两个小偷,那时小偷真的难得一见,记忆就深深地铭刻进了心里。至于小偷怕人还是人怕小偷,却让我琢磨了一辈子。
我觉得,人好的时候,小偷怕人,就是家家在的那个时候,人和人之间,礼性多些,忍让多些,包容多些,关照多些,那个时候的人好。如今,好像人怕小偷,车站里,机场里,医院里,超市里,哪里没有小偷?小偷偷钱包,偷首饰,偷衣物,偷一切可以变钱的东西,明明看见了,哪个敢管?哪个有家家那时的英勇气概?
我早已到了家家当年那个年纪了,我竟弄不太明白,为何现在的人越来越怕小偷?我也是。是不是现在的人进化得坏了?可是,仅仅用好和坏两个字来衡量人,又太简单了些,何况这个社会毕竟还是好人多。那好人为何怕小偷?正义为何怕邪恶?光明为何怕黑暗?太复杂了,悟不出来。我至今迷茫。
2016.5.11.(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