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到了神农架的阳日湾居住,我父亲在单位上班,在那个时候的叫法叫机关上的,我父亲除了上班最大的喜好就是下河炸鱼,那个年代的炸药管的不紧,几乎谁都能搞到炸药,一到中午,阳日湾河里就炮声一片,捡鱼的人也很多,就看那个的水性好,猛子扎的深哪个就能捡到大鱼,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很小就学会了游泳、扎猛子。我父亲有时也找当地的玩伴儿借网到河里打鱼,鱼网在那个时代是比较贵重的工具,一般是不借给别人用的。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另借婆娘,不借渔网。能借给你渔网的人和你的关系不要好到哪儿去了。
那个年代的阳日湾的河水清澈见底,在河里洗澡渴了就可以捧一捧就喝了很甜的,河里的鱼多了,还时不时碰到你的小腿咬你的小雀雀儿。父亲有时开车过河时把好大的鱼都浪到了岸上,水退了鱼就在岸上乱蹦,洗澡的娃子们就上去抢几条抱回家破了用盐一腌放到大锅里一炕,那个香气能漂一条街。
阳日湾的很多人都是靠在河里生活的。上世纪60年代,神农架刚刚开始进入开发时节,整个神农架不通路,从阳日到松柏就是比较远点的了,就像到了一回大城市。大部分物质都是从襄樊走水路到阳日湾的,老一辈阳日人很多都会拉纤、放排,阳日湾河里还停靠了三艘乌蓬大船。没有桥,对河两岸的人都是用船过渡的。(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