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54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元月9日在石首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石必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石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曲折而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全市人民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升腾干事创业气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五年来,经济实力成倍提升。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1.86倍,年均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是2.95倍,年均增长24.1%;规模工业增加值是2.4倍,年均增长16%,规模企业数突破150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3.2倍,年均增长26.2%。五年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一江两岸”“一城两翼”[1]战略加速实施,金平工业园和沿江产业园规划总面积扩大至80平方公里,新厂城市副中心雏形初现。2013年、2014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排位连续提升8位,是荆州进位最多的县市,2015年有望再实现“保一争二”的进位目标。
——五年来,交通瓶颈不断突破。江南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不通高速的历史,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蒙华铁路石首段全面开工建设,成功争取纵跨五省一市的国道G234途经石首,新升4条省道,石首港被列为长江干线和湖北省重点港口,石首通用机场建设纳入荆州市“十三五”规划,“公铁水空” 加速一体化,交通瓶颈正演绎为我市后发赶超的新优势。
——五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纵深推进城管革命,在荆州率先创建“大城管”格局,在中心城区全面禁止个人建房、小产权房开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实行垃圾收运不落地,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绿满石首”行动,整治城乡环境,修订城乡规划,加快建设中心村庄,“山德水韵、锦绣石首”的秀美城乡正在精彩绽放。
——五年来,民生事业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低保和农村五保应保尽保。陈家湖公园、新一中、新人民医院、新车站、城区二水厂、江北政务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图书馆、博物馆和城区公园免费开放。财政民生性支出比例达72%。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392个、投资1.97亿元,为完成三年脱贫攻坚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外在影响显著扩大。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等称号。全省“平安县市”成功复牌,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市,连续9次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市。“美山美水美人家”的石首美誉度有效提升。
实干成就梦想,经验助推发展。五年来,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回顾五年的实践,有五点启示需要我们坚守和发扬。
启示一,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全心全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矢志不渝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论输赢。
启示二,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改革创新是突破传统和桎梏的破茧成蝶。“一城两翼”的构想催生南部新城和沿江产业园的形成,“一江两岸”的战略开创江北生态新区的格局,区域中心城市的梦想勾勒出“十三五”的宏伟蓝图,政府运行体制的自我革新嬗变为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逆势竞进。我们唯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赢得主动。
启示三,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建设这个第一抓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宏图伟略,项目构筑。我们既要乐于纵观大势深谋远虑,更要勤于钻研善谋项目,将策划项目作为推动蓝图实现的具体支撑,将争取项目作为助力腾飞的有力支持,将推动项目建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尖兵利器,以项目的又好又快建设来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启示四,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这个第一目的。民生无小事,处处总关情。围绕群众饮水、出行、上学、看病、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政府集中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有效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认同感,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只有尊重民意,改善民生,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启示五,必须始终坚持狠抓落实这个第一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是为政最大的德,排除万难狠抓落实是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弘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政风,大力践行“我要落实、马上落实、落实才踏实”的良好作风,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大事喜事集中的一年。2月4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春节前基层调研首站之行选择石首;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市政府代理市长杨智等荆州市领导多次到石首调研,都对石首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接受了省委巡视组巡视石首的洗礼,通过巡视整改,政府效能大提升,干部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改善。预计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亿元,增长2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5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1亿美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783元、13786元,增长10%、10.5%。特别是石首人民期盼百年的大桥梦、铁路梦开始启航。1月28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6月1日,全省长江大桥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副省长许克振出席会议;12月18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工建设。9月9日,蒙华铁路荆州段开工仪式在石首隆重举行,标志着石首即将迈入铁路经济时代。
这一年,我们持之以恒抓产业,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充实兴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设立5000万元续贷调度资金,推出“助保贷”“集合贷”等金融新产品,规范涉企收费,为企业松绑减负助力。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增加值62亿元、入库税金4.5亿元,分别增长10%、12.4%、17.5%。祥锦汽配成为荆州县市首家在“新三板”[2]挂牌的企业,首美家具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公司吉林森工和吉象木业实现兼并重组。新增规模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8.5亿元,增加值16亿元。“楚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创建全省品牌建设示范市。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南鑫蔬菜、宏润果蔬等规模农业,六虎山茶叶、心语林苗木等特色农业,泥巴坨食品、凤来土鸡等“互联网+”农业取得新成效,在荆州市扶贫攻坚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预计可实现农业总产值61.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00亿元,分别增长4.2%、14.5%。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5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家庭农场158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增至6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9家。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3.5∶44.5∶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上法人零售额增速均排名荆州第一。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先后与北京天辰云农场、阿里巴巴、网来云商等知名电商服务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出台“双创”扶持政策,建“创客”[3]之家和创业孵化基地,紫薇商贸、声明纺织、誓言电子等各类电商主体达到445家,预计可实现交易额17亿元。成功与鄂旅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旅游产业将迎来跨越发展。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抓动能,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调减一级机构9个。建立市、镇(乡)、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公共平台,将78项民生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镇、村。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审批、网上审批,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扎实开展“红顶中介”清理整顿。在全省率先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放了全省第一本林权类和第一本房地合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在荆州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4]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77亿元,增长20%。全年向上争取项目440个,到位资金27.6亿元。多渠道融资27.2亿元。中心城区“双征”累计征地12521亩,征房1260户。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为近五年之和。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张城垸规划环评,工业平台不断扩大,新入园企业40多家。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能特科技、香港得宝、中灏科技等项目成功落户。
——项目建设加快提速。坚持重点项目“秘书制”和调度督办机制,实施“百日攻坚”行动,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全年纳入重点管理项目121个,建成40个。其中,楚源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