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化的作家很勤奋,但这可能是另一种思想上的懒惰 中国图书市场每年新增图书种类有几十万之多,其中文学作品也占据一席之地。加上准入门槛很低且数量庞大的网络作家,抛开混纯文学圈子的作家们不谈,似乎面向市场的作家们很是高产。大部分成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常常是每天日更数万字,以满足读者们“追文”的热情。 以网络作家富豪榜上曾经折桂的唐家三少为例,不管是在业界,还是读者群,提到唐家三少,最被公认的首先是他的勤奋。出道十多年,唐家三少已经出版了100多本书,但他仍然坚持每日在网上更新七八千字。哪怕是他外出旅行或办事,都不会停止每天更新,与网上读者“天天见”。一般行业,如果有从业者能做到全年无休就算是一种敬业,但对于贩卖方式迥异于传统出版业的网络文学来说,十年无休也是极其正常的。有时候为了配合编辑的推荐安排和读者们的“催更”,作家们要一天内写几万字,大多数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家都背着几千万字的创作量,可谓是作家行业中的“劳模”。 一些畅销书作家,例如心灵鸡汤类或者财经类作家,产出量虽然没有网络文学作家那么夸张,但畅销书出版制作的深度市场化决定,他们有时为了迎合某个新闻热点或者出版社的策划安排,也会一年写上上百万字。 从平面数据上来看,中国作家似乎不懒惰,相反还极其高产。但是字数仅仅是单一向度的衡量,如果以质量论,大多数网络作品都是要出局的。无论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还是“乡村高手在都市”,都是一种重复的、机械的写作,算不上艺术创作。大部分网络小说,情节雷同化、类型化,千篇一律。特别是近年来,资本涌向影视制作行业,带来了网络小说IP化的趋势,更加剧了此类流水化式的写作。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3年的调查显示,56.7%的人表示网络小说受热捧原因在于“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没有难度的阅读,甚至不乏庸俗如色情、暴力的成分。 如果说当年网络小说创作,还能诞生出凤歌以及代表内地武侠新写实派的作品《昆仑》,这几年IP化的网络写作,作品质量早已经泥沙俱下。很多网络写手,对于作家的身份没有认同感,更愿意被称为“码字的”。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他们的作品几乎不合格。写出的作品不太考虑思想性、艺术性这些事,而是以是不是受网友喜爱,是否顺应了网友的呼声,“追文”的粉丝是否有增加等等为衡量标准。这种写作行为,以字数论,确实勤奋而高产;但这是以大量机械重复劳动,简单地投其所好,为写而写为代价的。这种只顾埋头狂写多挣钱,来不及停下来思考一下的写作,是否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