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和桥 叶晟
今年入梅以来,我市出现了恶劣的气候现象,连续大暴雨,致使全市部分乡镇受灾严重,全市先后启动了Ⅳ级、Ⅲ级、Ⅱ级响应工作。
在此期间,我市卫生部门同步启动了Ⅱ级卫生应急响应,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之后的疫情,市疾控中心积极谋划,精心准备,沉着应对,坚定地担负起“健康卫士”的重任。
洪涝灾害前期积极准备
今年的洪涝灾害未来之前,市疾控中心未雨绸缪,积极做好灾前准备工作。5月6日,成立防汛抗旱突击队、流行病学调查小组、消杀小组及后勤保障小组等,同时对原有的卫生应急队伍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二个传染病、一个食源性疾病共三个卫生应急处置队伍;5月26日,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开展了3个卫生应急队伍参与的卫生应急演练,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在做好各种物质储备的同时,重点梳理消杀药品储备情况,早反映、早计划;加强宣传资料的准备,印制了2万洪涝灾害宣传单及制作了3种宣传专栏模板;6月8日,开展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检验科主任参与的霍乱检测培训班,并开展霍乱外环境监测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二季度督导,指导、督导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洪涝灾害的准备情况。
洪涝灾害期间精心备战
连日的暴雨,特别是启动卫生应急Ⅱ级响应以来,市疾控中心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及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成立了单位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了五个小组(疫情信息组、处置督导组、宣传报道组、物质供应组、综合协调组),同时成立了四个防疫小分队,对各乡镇进行分片包保,负责消杀灭、健康教育等技术指导及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以及督导工作。
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落实了专人值班,并严明了工作纪律,要求各队队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不准请假,人员不得离开本市;对灾情较重的乡镇如金牛,及时指导开展消毒工作;对受灾地区的居民饮用水及时采样监测;结合今年除“四害”工作,组织开展了除“四害”药品的采购,把救灾防病和爱国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灾后防病工作主动作为
7月6日之后,雨情有所削弱,天空开始放晴,灾后防病工作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作为公共卫生重要的职能部门,市疾控中心开展督导和技术指导。7月7日-10日,分片包干的四个防疫小分队开展了2次督导和技术指导,准确摸清基层受灾、防病、消杀、传染病监测等情况并规范相关工作。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灾后防病健康知识宣传,加印5万册防病宣传册页,制作宣传橱窗、室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救灾防病知识;进一步加强物质储备,确保需求;开展血防信息沟通与联防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强化村医巡查,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组织开展单位灾后防病全员培训,练就一支过硬的防病应急队伍,努力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安全。
目前,全市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传染病疫情上升的迹象,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