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套路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低风险的实用主义。而到了文化批评家眼里,套路成了那个你可能刚开始不太喜欢,却不得不接受,最后自己也玩得挺尽兴的东西。 比如职场套路。“熟悉职场套路,才能少走弯路”。在一位年轻人的培训日志上,笔者曾看到不少精妙的套路:要有站队、卡位的大局意识;换位思考、再谋其政;如果没有让大家觉得你能力强,那么起码让别人觉得你态度认真……
又如恋爱套路。“谈恋爱这回事,从古至今,全是套路。”有人这样概括:男子上门提亲,若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地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如果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
还有形形色色的工作、生活套路,无不让人大开眼界。“开会前手机充满电,下班后房间不关灯。喝白酒带上矿泉水,喝啤酒带上冰红茶。喝不下酒去接电话,散场之前上厕所……”网民“橙出于蓝”如此说。
更有甚者,一些套路还带有挖坑设局的成分。网民“黄梁”说:“我见过一则房地产广告,均价1888元,简直惊艳,南昌的房价居然跌破2000元了?我居然也能买得起房了?然而仔细一看,单位居然是立方米!这套路埋得有多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