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石牌坊,是1993年建校100周年时仿制的,2012年由于修路,被暂时拆除,一年后复建,新牌坊按原貌重建,比原来退后10米放大1.2倍。牌坊坐北面南,正面蓝黑色的“国立武汉大学”六字遒劲有力。整座牌坊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是观光留影不二之选。
进入大门,便是一道上坡的大路。渐次上山,沿途右边一大片草地,生科院、物理学院、新图书馆大楼和教学楼分布其间。这些都是新近的建筑,无甚可谈。只是晴天里,草坪上景色宜人,是大学生和游客们风筝、轮滑、摄影的好去处。走过半山的转盘,再往前,马路的左边,一小片草地上的李四光雕像背后,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在樟树林中露出雄伟的身影。这便是宋卿体育馆了。这座体育馆里面只能容纳一个篮球场,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未免小了一点儿,然而在当时,却是非常“先进”的建筑。
老斋舍是武汉大学观光的重中之重。原因有三:其一,樱园老斋舍是武汉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造型宏伟大气,细节耐人寻味。其二,斋舍门前樱花大道久负盛名,是每年赏樱之中心。其三,樱园老宅舍楼顶平台是武汉大学建筑群的制高点,登高远眺,景色一览无余,更有老图书馆立于山巅,巍峨壮观。因此是值得多花点时间流连琢磨的。每年三月,如潮的人群蜂拥进武大赏樱,有本地市民,也有专门乘坐高铁从广州等地赶来的,人潮涌动,煞是壮观。花事正盛的时候,满树绯红的轻云,人在高处,俨然纵身云端。而樱花树间,还有十来株高大无比的银杏直插云霄。
从樱园老宅舍拾级而下,横穿樱花大道,一片遍植花木的山坡便是传说中的“情人坡”了。情人坡底有一条与樱花大道平行的东西向林荫大道,沿着大道向上走,便是“九一二”操场。 从“九一二”操场最南端的主席台拾阶而上,在工学楼门口向左转,依次经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学院(即逸夫楼)、新闻与传播学院,回到樱花大道的一端(体力不好的话,也可以直接从操场的北端走上去)。再沿着右手边的一道下坡路走下去,便是湖滨校区。这里多为学生宿舍,还有湖滨食堂。食堂门口的转盘处,右转是枫园,左传便是凌波门。出了门,眼前就是烟波浩淼的东湖了。
出凌波门向右转,沿着湖畔的林荫大道漫步,别有一番味道。这就是我们这份攻略的独到之处:前面几站是常规项目,是几乎所有游览武大的游客都必到的地方。然而那样只能尽览山色,无法亲近湖景。当然了,如果实在体力不佳,这一线路或许长了点儿,那样的话,也可以在这一站开头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门口向右转,游览了那里的小樱花园和工学楼建筑群之后,在珞珈山庄的门口向左转,下坡到枫园去,在艺术学系门口与游览完东湖的同伴会合。从艺术学系背后的小路走上去,就是久负盛名的老十八栋了。时至今日,这里仍有不少人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踏访,在看似普通的灰砖小楼之间俯仰感悟。沿着老十八栋山间的小路,一路向西,便又回到了人烟稠密的樱园、梅园一带。餐饮、交通均很方便,休息一番,这一趟武大之行便可功德圆满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