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曼茹 文/摄 从外出学技术受阻到回家乡独立创办吉他厂,再到可以熟练制作各种式样的爵士吉他,成为手工吉他制作界的“良心”,吉他制作师吴东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痴迷手艺,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价值观。”吴东明说,吉他制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对吉他的领悟能力,是做出一把好吉他的必备条件。 北上当学徒碰壁 下决心要掌握技术 1967年,吴东明出生于陈贵镇小雷山下吴湾,自幼喜欢绘画、手工制作。在弟弟吴东发的指引下,1995年初,吴东明带着妻儿前往北京一家乐器厂打工。
“那间吉他厂是用简易钢管搭建的临时厂棚,厂棚旁搭建的一排小棚就是员工宿舍,生活十分艰苦。” 吴东明说,初次接触吉他制作,他的内心充满好奇,可随后的学徒生涯,这种好奇心被一点点浇灭了。
吴东明告诉记者,他没想到传授技术的师傅很保守,技术全面的师傅都是封闭独立的工作间,学徒别说上班时间,就是下班了也难得进去。工厂里高级油漆师傅是北京人,吴东明在一次请教相关技术时,师傅连头都没抬就说:“再说一遍,我没听清楚!”是啊!吴东明的普通话带着较重的老家口音,怎么能与字正腔圆的本地人比?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吴东明的心,他下定决心要掌握制作技术。
在一次朋友相聚中,一位外国友人拿出了一把从国外带回的吉他,这是一款吴东明从未见过的工艺独特的爵士吉他。原来吉他还可以这么做?已过而立之年的吴东明此时意识到,自己此后的人生将为爵士吉他而奋斗。 响应号召回乡创业 顶着压力扭亏为盈 2001年,吴东明将家里家外的事情都委托给了贤惠的妻子,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爵士吉他制作中。天刚亮,他就早早地来到车间,为了省去来回吃午饭的时间,吴东明中午就吃两个烧饼。
为了能制作与设计各种型号的爵士吉他,吴东明无暇顾及外面精彩的世界。到了2011年,历经十个春秋的沉淀,吴东明高超的制作工艺技惊四座。他自信地对外国客户说:“只要你们能想到,我就能做到!”
正当吴东明在北京全面施展爵士吉他制作技术时,2012年,为了响应家乡经济转型的召唤,他义无反顾地携妻子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
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可合伙人把多雨天气、专业不配套、人才培训等客观因素想像成跨不过去的坎,纷纷撤资离开。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吴东明顶着压力,将多年积攒的资金拿来购买加工设备,并向身边亲友借钱支付工人工资。直到2014年底,吴东明才扭转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如今,吉他厂有稳定员工5人,其中1人负责外贸销售,承接欧美私人定制的高端爵士吉他。“这两年,也有不少业界朋友来看我,劝我不要贸然单干,这样风险太大了。” 吴东明说,自己年将五旬,留给自己大展宏图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了,他不想回头,不想错过,更不想被业界看不起。 厂房虽小设施齐全 技艺收获极高评价 走进吴东明的吉他厂,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景象。桌面上摆放着U型钳、平口钳、美工刀等各式各样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我画好图纸找人做的。”吴东明说,为了方便制作,很多工具都得自己做,有些即使外面能买到,也得改造一番才能上手。
操作间里,放置着钻孔机床、切木工具等重型工具,大多也都是经过改造和组装的。操作区旁一个形似冰箱的柜子里,放了一些特殊的物件。“这是防尘柜,主要放置一些怕灰尘、做了漆的东西在里面。”而操作间另一侧的房间,被吴东明称之为“干燥间”。“家里的气候太潮湿了,上漆需要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所以要有这么一个工作间,里面安装了特制干燥设备。”
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吴东明的吉他厂,那定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吴东明告诉记者,当年为安置他的制作工具和实现理想,他租下这几间工作室,加上购买制作吉他用的工具、模具、木料等,粗略估算已经花了百余万元,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无法估量。
采访中,一位吉他爱好者登门造访。他对吴东明制作出来的吉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吴老师手工制作出来的吉他,跟市场上批量卖的绝对不一样。摸过吴老师的吉他,就会对批量生产的吉他没了感觉。” 百余道工序成就精品 欲为家乡文化做贡献 “吉他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准细致的技艺,将思想和技术完美结合,才能达到上乘的品质。”吴东明说,要把原材料变成一把让人爱不释手的吉他,工序繁多,主要包括箱体、琴颈、油漆、组装四大部分。
在制作箱体中,有选料、开料、合箱、镶边和打磨等工序;制作琴颈,则有拼缝、成形和打磨工序,当琴颈和箱体合在一起之后,还需要手工慢慢细磨、喷底漆、磨底漆、上色、喷面漆、磨面漆、抛光等百余道精细工序。
“制作面板和背板,在吉他制作工序里属于‘一锤定音’的核心工艺,也是决定吉他音色的关键。这时,选料就相当重要了,材质搭配直接影响吉他的品质。”吴东明说,“我制作的吉他把音色放在首要,每一把吉他从选料到成品,要与自己‘耳鬓厮磨’三月有余。看着一把把吉他经过精心包装飞往欧美,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恋恋不舍!”
四年里,销往国外的吉他、小提琴没有一把因质量问题被退回。吴东明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改变了业内朋友的看法。
“我们大冶不仅可以制作吉他,还可以制作很多其他的乐器。据我所知,很多古琴、琵琶、二胡制作艺人都在为家乡的文化繁荣付出专注与汗水。”吴东明说,自己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一努力让乐器制作技术在家乡生根开花,让音乐文化的乐章在千年铜都奏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