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在大冶靠近阳新方向的大箕铺和小箕铺中间,有一个大姓:曹。这个曹姓上下八门,八个村落,都姓曹,上千户。在上世纪的人民公社时代,曾经单独成为一个公社。这个由家族姓氏部落形成的大集中地,当然是有名称的,如同张家湾、陈家湾、胡家湾等地名一样,这个地名叫曹家湾。但是,当地人不这么叫,而是将这个“湾”字读成“挽(音)”,不是平声,而是上声,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声读出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个字怎么写?笔者是这里的曾外孙,祖母是这里的女儿,眼下遇到的问题是,太外婆的村名该怎么写成了问题。这个“湾”还似乎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字。
现成的写法,是一个土旁加一个“免”字,在村庄的入口处,就有巨大的磐石上用遒劲的字体写上这个村名。就像日旁加一个“免”是傍晚的“晚”,提手旁加一个“免”字,是挽手的“挽”。但是,土旁加一个“免”字是一个什么字?也读“挽”的音吗?显然是想当然了。这个字的读音非但不知道,而翻遍了辞海词源,居然就没有这个字。
那么,这么多年来,手书这个村名或公社名,当然没有障碍;但这个庞大的村落名是怎么在书报上安然踱步的?人民公社时代,猎猎飘扬的战旗上的字,又是怎么处理上去的?其实铅字时代,遇到一个不存在的字,是可以临时雕刻一个铅字的,就用一个土旁加一个免字解决问题了。红旗上的字,那是在硬纸上写就,雕刻,再喷漆上去而成的。电脑时代,当然是打不出这个字的,但也可以如铅字时代一样,硬拼成字。问题是,这个字是子虚乌有的存在,那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别扭地来拼呢?这样拼写一个不存在的字,难道不是对一个名声显赫的大村庄的不尊重吗?当代一些著作写到这个地名,干脆都写成了“曹家堍”,显然也是大错讹。堍,是桥两头向平地倾斜的部分,读音也成了“兔”,与这个村落名毫不相干。这个字,就这么几十年甚或更长的时间里,一路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到今天,其实,他是个“黑户口”。
有错必纠,连人民币上的“贰”字,也是错了好几十年后再更改过来的。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此求教大方。下次再去我的太外婆家,关于这个地名的正确写法,俺还想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