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啸初中一毕业,就回家去了。
汪啸这一生,也就与学业断绝一切往来了。
也不是汪啸家贫寒,负担不起汪啸的学杂费。
那时节的学杂费,满打满算,胀破眼睛子子,也超过不了一百元。钱数虽然不多,一百元在那时节,也已不是个小数目了。那时节,最大的票面也才十元。尽管如此,但汪啸家还是能拿得出来。所不如人意的,实则汪啸的成绩还跟不上去。汪啸,也就只能止步于此,自与高中无缘了。
汪啸回家,自然也无任何理由去怨天尤人了。
父母见了,少不得一番叹气。当初为汪啸取名时节,就有望其一飞冲天,啸傲九州之意。哪成想,凤还是凤来,鸡还是鸡。唉,也怨不得别个,还是自家祖坟上冒不起那缕青烟来。想通了这一节,父母的气,也顺畅多了。再看汪啸,眼睛也睁大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学打洞。
从此,汪啸的父母,认下这个命了。
汪啸回家,搞么家呢?总不能让他闲着吧?
种田,哪家父母悦意?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都说种田好,可农村出生的父母,哪个悦意自家儿女去种田?都是削尖脑袋,叫自家子女去吃轻闲饭。
正当汪啸父母为难时节,汪啸的姐姐回娘家来了。
姐姐听了,淡淡一笑,说,去我那吧,正差人哩!
姐姐家开了间小卖部。生意做的红火。正在向超市发展哩!
当然,那时节,还不叫超市。只叫批零兼营的批发部。
可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叫法了。
倘有心人去研究,变相的,也能看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史来。
父母听了,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咚的一声,落回心腔子里去了。也长长舒出一口淤气来了。
汪啸从此就去姐姐家了。
这一去,就是五年。
五年中,汪啸从中学会了蛮多经营的门道。汪啸心中,也有了小算盘。汪啸也想回家开间小卖部了。
汪啸在天晚上,告知了姐姐。脸上,尽显了期待。
姐姐听了,自是满口答应了。
其实,姐姐心里,早就想汪啸回家单干了。毕竟汪啸一天天长大了。也该独立了。汪啸今后的路,长的很哩。姐姐只是担心汪啸有想法,才没有提出来。现在听了汪啸的话,自是喜上眉梢,满口应承下来了。
可见,自家兄弟已长大了。
汪啸听了,长出了口气。吃完饭,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毕竟不远,才五六里路。从沔阳大堤上走,又平坦,又安全。姐姐见了,自是任汪啸作为了。
汪啸回家,也没犹豫,第二天就拖来材料,建起了房屋。
第一家小卖部,也就此诞生了。
汪啸,也做起小老板来了。
至于以后,就看汪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