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过家具售卖的人,应该都晓得,武汉曾有这么个品牌:富康。这个品牌,曾在零几年前后,蛮红火。可是,后来竟渐渐淡出了。直至销声匿迹了。而创立这一品牌的老板,正是沔阳西流河人——何焘。
现在,薅出这一节,不为别的,只为追忆曾经的过往。如能找出点消失的原因,就更加皆大欢喜了。
何焘搞了十多年的老师,觉得实在没得么搞头了。就不想搞了。
这时,倒来了个机会。村里有个家具场,要人承包。每年只要五千元的承包款。并且,还有优惠。头一年免费。第二年,只交一半。第三年,才交全款。如此优厚的条件,一时竟还没得人响应。都说,这么搞?东西搞出来了到哪些卖呢?又有几个人来买呢?这正应了那句“黑天无路”的话了。
何焘开始并不知晓。
毕竟学校与村部隔了点远。
等到何焘得知这个信息时,都已三月有余了。
何焘好生懊悔。这么好的发财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
何焘却还是不死心。还是鼓起勇气去问了。
结果,那信息并未过时。还有用哩。
何焘如愿承包下来了。
并且,比之前还有优惠。三年一分钱都不交。第四年只交半款。第五年才交全款。这全款也才只三千元。村里这样做的目的倒也明确,只要保住这个村办企业就行了。
何焘听了,自是大喜。当场就签下了合同。
何焘揣着合同,一路哼着歌儿回了学校。
何焘回到学校,又辞去了老师这个职务。
何焘准备背水一战了。
何焘此举,众皆哗然。都说,好好的书不教,去搞那没得影的家具。不是想钱想疯了?
老师们叫嚷了一阵,又说,快去找华老师。叫华老师劝劝何老师。
毕竟都是多年的老同事了。不能眼看着老同事滑进水沟里去了。
华老师自然就是何焘的老婆了。
华老师听了,却并不急躁。反而淡淡地答道,大不了回去种田去。
老师们听了,都泄气地走了。
敢情别个小两口都已商量好了。
老师们想是这么想,但心里却已存了看笑话的意思了。
可后来,笑话没看成,别个竟越搞越红火了。
此为后话了。
五年的期限一到,何焘竟要搬家去武汉了。
而这之中的辛苦,单看何焘那日已稀疏的头发,就可见一斑了。
后来,何焘的企业,就落户在常码头了。
又经过五年的打拼,何焘才有了自己的厂房。才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富康。
又是五年的红火,何焘的企业才日见衰落了。
问及原因,也无它,只看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返修家具,就可见一斑了。
外人都替何焘惋惜。
何焘听了,淡然一笑,说,这有个么家?子孙的钱,都已赚回来了。
此时的何焘,户口已上在常码头了。又做起三间三层楼房了。
至于厂房,都出租了。
何焘可以坐倒拿钱了。
何焘之前所创立出来的品牌,也就此消失了。
追寻其原因,自是那“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作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