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34

IP属地:湖北省
|
旧生活话题,乡村首长报告的时长就是水平
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农兵当家,泥巴劳做首长,乡村政治生态就不一样了。.
比如乡下开会,区乡干部能把报告的时间做长,就是有水平。
有水平云云,细分也许多讲究。
主要是有文化,读书人,说话文气,知识分子。用词就不一样,用词也多。至少不会四川的水打到中国来了。
还有政策水平。过去讲阶级,讲政治。常常有运动,有中心工作,其间政策水平很重要。对贫雇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常常是不一样的。
还有理论水平。比如住过党校的就不一样。培训过的也是。到学用什么马列著作,讲什么哲学,就要唬倒满场。不会说“市场繁荣,碰碰子香香(喷喷香)”生不生土不土的话。
乡村工作经验也重要。就是工作有经验,调查研究多,知乡情民意,讲话实然,说事到位。没有外行话。乡村工作是有季节的,有农民出身的熟稔农活季节。
后来有秘书,有捉刀的,情况也就发生变化了。有乡长(社长)秘书好用推荐给区长的,区长又推荐给县长。我们孝感的ZXX就是这个情况。
但到底首长自己是不是读书人,还是很重要。不然秘书写了没有用。讲报告,也没有人不是用自己的思路。到底自己思路通豁流畅,控制自己发言节凑也好。
完全没有书,会讲话的,叫瞎眼睛光棍,也还是受人尊重的。
这里区乡说的是区和公社。首长即党委书记。区长,社长是二把手,为副。
那时候,没有普及音响设备。话筒和扩音设备六七十年代(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