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城的边缘驶过,将几点霓虹抛在脑后。回望小城,此刻只有高楼上无数的窗格子是一片风景。 苏惦记的,是那窗格子里的光。 不知道每一扇窗里的光是不是暖,苏之所以惦记,是因为那窗曾是她的念想。 年轻的时候,曾热切地期望在这里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并不需要窗里有多奢华,她不是物质女。她只是跟他洗晒衣物的时候,数次怀想:某天,俩个人的衣服能一起晾在这阳台上。有几次,手指被洗衣粉弄伤出血,她都没有告诉他,不是她不愿意说,而是她认为,这点小事算什么呢?并非刻意忍受,苏是以为自己的付出理应如此,她记着他的好。 后来,…… 后来的故事大同小异,她不再从那扇窗前走过,那里不再有她晾晒衣物的影子。有个熟知他们故事的长辈感叹:阴错阳差啊!他本是多么纯洁的孩子,他本是多么爱苏! 苏不去想这些,苏就像一朵花,经历了灿烂的春,繁盛的夏,在秋里迅速地萎靡。从长辈电话里得知他出事后,苏猜到他人会在哪里,但她懒得说。多年以后,她问过自己:如果当时她说出他的下落,警方寻他是不是可以不那么麻烦。 她终于失去了他,在拥挤的人群中…… 从此,小城只是路过…… 后来,结婚,生子。 苏依然想着在小城里能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她没有伸手找老人索要的念头,她自己盘算:拿出积蓄,然后按揭,等孩子大了要花钱的时候,按揭款也应该还得差不多了。 苏商量孩子他爸,要不要一起看看楼盘。得到的答复是:要买你买,我不想看。苏就真的自己去看了,有时约闺蜜,有时一个人。终于看好一处,户型不错,且面积大小适宜,就是要先交定金然后摇号选房。 那个春寒料峭的时日,,一路上,风雨不断,她的黑色短款羽绒服也湿了。进了家门,说了情况,他却说:你怎么要和别人攀比,看着别人买你就眼红吗?你非要买的话,你就一个人去住吧! 任凭苏再怎么劝解,他就是不听!甚至吵架,甚至鸡飞狗跳。 房价在他们的争吵声中飙升,而她依然看房,依然梦想有一天,他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同事朋友纷纷在城里有了自己的阁楼,苏试图作最后努力的时候,房价让苏望而却步了。 苏多么清楚地知道,小城小窗可以让她极目远眺,小城小窗可以成为孩子以后回家的念想,小城小窗可以看大城望故乡…… 而小城小窗,终究成了梦想。 或者,于苏而言,小城小窗已是童年妈妈洗衣时,她吹起的泡泡了。 曾经那么亮丽地在她的心头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