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戴着口罩上场,甲一上场,场上观众开怀大笑。乙在一旁起哄。]
甲:不许笑,不许笑,不许笑。
乙:为什么呀?
甲:不为什么,就是不许笑。
乙:这大过节的,大伙儿乐哈乐哈都不行了?
甲:不行,不行,就不行!
乙:这哪朝哪代都没得哪个说不许笑的,除非皇帝老儿的……啊?你,你,你家高堂过……
甲:你家堂高才过世了呢!我家高堂虽已八十有余,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乙:冷酸灵啦?
甲:这里有公安的吗?纪检的吗?工商的吗?拖板车的吗?踩麻木的吗?
乙:问这个干什么呀?
甲:干什么?
乙:啊?
甲:查,查,一查到底,老虎苍蝇一起拍。
(台下有人叫:有。查了。)
甲:怎么样?摸清了底细没有?
乙:是哪个绺子的呀?
(台下那人又叫:都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甲:结果呢?
(台下那人又叫:结果就是……全场齐声大叫:我们就是想笑!哈哈哈……)
乙:(起哄,唱)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哈哈哈……
甲:(倒地)不许笑,不许笑……(声音越说越低)
乙:(幸灾乐祸,围着转)你的革命意志哪去了?你那崇高理想哪去了?你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那去了?(唱)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巴掌山挡住了你的双眼?志田同志!
甲:(爬起)不许笑,不许笑。
乙:哎哟喂,您这捂豆芽了?大热的天,您还戴口罩?哎,美女,(唱)摘下你的红盖头,让我们看下你的红嘴唇。
甲:(摘下)看吧!
乙:哎呀我的妈呀,这装饰的,都到耳根了。您哪这舍得破费呀?
甲:这呀?
乙:啊?
甲:笑的!
乙:笑能笑这样?这都,这都改变光辉形象了。
甲:告诉你也无妨。
乙:说,检那紧要的说,检那精彩的说。检那具有光荣传统的说。说它个三天三夜。
甲:这不要过双节了吗?
乙:嗯?什么节?
甲:双节!
乙:双节?我们家有这节?
(台下起哄:没有!那是他们家的)
怎么样?怎么样?双节?单节还差不多。
(台下又起哄:也没有!那是你们家的)
甲:哈哈,噢,报应在眼前。爽!
乙:那你总要解释双节是什么节呀?
甲:双节呀?
乙:啊?
甲:十月一日什么节?
乙:国庆节呀。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学主席腔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场面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甲:国庆节,这有几个节?
乙:一个。
甲:十月四日,就是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
乙:哎哟,我最喜爱吃月饼了。每到这一天,我都找我妈要月饼吃:妈妈,给个吧,给个吧,您就可怜可怜我吧……
甲:嗐,瞧他那怂样!
乙:这不表示喜欢吗?
甲:这有几个节?
乙:两个。
甲:加起来?
乙:两个节。它应该叫两个节呀?为什么叫双节呢?
甲:这就是我国人民的一种习惯。有句老话怎么说?
乙:怎么说?
甲:好事成双啊!
乙:那这两个也是成双啊?两个节,两个节,不一样好听吗?
甲:好听是好听,可它不顺嘴呀!
乙:哦,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人们的风俗习惯!
甲:唉,总算开窍了。
乙:那你这,与双节有个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了。
乙:什么关系?
甲:这要过节了,几个老同学聚在了一起……
乙:忆往昔,峥嵘岁月惆。论繁荣,还属今朝!
甲:老同学在一起,都能说些什么?
乙:说什么?(唱)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甲:早。
乙:(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甲:早。
乙:(唱)九九那个艳阳天……
甲:那也太早了。
乙:究紧是几时啊?
甲:小时。
乙:嗐,不早说,害我猜半天。
甲:小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啊?
乙:好事。偷人家的鸡,摘人家的果,剪人家的辫子,打破人家的鼓。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大好事。
甲:这些大好事要是搁在当时说出来,指不定要打几场好架。这现在再提溜出来,那还不……
乙:笑啊,笑,笑,死劲地笑。
甲:这笑着笑着,撕拉。
乙:怎么啦?
甲:左脸皮撕破了。
乙:看这笑的。
甲:这笑着笑着,撕拉。
乙:怎么啦?
甲:右脸皮撕破了。
乙:嗬,这也太猛烈点了吧?
甲:几个同学一见,这不成啊,这皮球都撕破了,还怎么拍呀?抬到医院,丢到地上……
乙:宰猪啦?
甲: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上下这一完……
乙:怎么样?
甲:我就成这副尊容了。
乙:哈哈哈,你可真逗!
甲:你说,有了这一次惨痛的教训,你说,我还能等你们笑吗?
乙:不能!
甲:所以,因之,不管它是什么之,我都要严重警告。
甲乙合说:不许笑!
(台下却依然哈哈大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