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6
少将
幸福,由心不由境。
   
- 积分
- 75037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古城襄阳,因水而名,依水而兴。仅市区之内,就有汉江、襄水、唐白河、小清河、七里河、连山沟、滚河、淳河、浩然河等九条河流流淌,别具水乡意趣。
随着社会变迁,襄阳部分河流一度水流干涸、水质变差。兴水治水,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迫切要求。
瞄准“秀水韵襄阳、活水绕古城”目标,实施“九水润城”水域连通治理工程。通过4年多努力,一幅梦里水乡的生态美景正徐徐展现。
“江河结义”引来活水
“襄阳虽不缺水,但受气候变化以及南水北调影响很大。”襄阳市水利局局长陈启合介绍,不少名河因缺水而名不副实。
发源于襄城太庙山的襄水,长仅14公里,襄阳因此水而得名。明清以来,襄水逐渐干涸,一度沦为排水沟。
蜿蜒百里的汉江襄阳段,近年来水减少,常年水位比岸上的护城河还低。“华夏第一城池”襄阳古城下的护城河,因无活水流动,成为静水湖,水质变差。“‘九水润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前年竣工、总投资2.1亿元的‘三水连通’工程。”陈启合说,通过兴建万山泵站,连通汉江、襄水和护城河。
城西,汉江与襄水最近的地方,一座黛顶红柱的仿古房屋,就是万山泵站。汩汩汉江清水被泵站提升约2米,流入到襄水河中。“襄水在古城西南角与护城河连通。”陈启合介绍,远期,待汉江上游新集航电枢纽建成后,江水将自流注入襄水河及护城河,再从下游庞公街附近汇入汉江。“三水连通”,让襄水有平均深1米的水常年流动;建成2800多年的护城河,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东,襄阳东津新区鹿门山下,东津河一度徒有虚名,连排水沟也不堪使用。
2014年初,东津浩然河开挖动工。目前,主河道及流域已开挖建成11.1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她还与唐白河携手,一起连通汉江。“未来还将从汉江及小清河引水入七里河,并建设淳河、滚河水域连通工程。”陈启合说,通过引活水保清水,襄阳城区的“九水”都要动起来。
生态河道重现水清岸绿
连通水系的同时,综合治理水体污染及水系生态,成为“九水润城”的重中之重。
襄阳北部,一湾河水自河南邓州蜿蜒而来。她叫小清河,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之地。
在清河三桥至清河四桥之间,河堤两岸垂柳依依,翠绿芦苇飘摇着白穗,铁丝网覆盖着卵石的雷诺护坡延伸向远方。“面貌确实大变样了!”一直用镜头关注小清河的居民熊德明介绍,如今河道建成了景观工程,不像往年臭不可闻。
襄阳市水产局局长何家庆介绍,该市整治河堤用空心有连接缝隙的舒布洛克挡墙,可以渗水并为生物提供通道。
在襄阳南部尹集乡马家庄的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部,51岁的施工员张长正在指挥铲车平整岸堤。目前,该项目格宾网石垅、挡墙护体等主体工程已完成60%。
“正在建设8.59公顷涵养水源的湿地公园。”张长说,“往后市民又会多一个好去处。”
“既要建好排洪景观工程,又要抓好水生态环境治理。”何家庆介绍,“九水润城”工程已修建绿化亮化景观路面10多公里,配套新增园林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未来,还将疏浚整治河岸并建设景观带200多公里,建设浩然湖、车城湖、刘集等8个景观湖公园及湿地公园。
同期,水体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襄阳“九水”涉及的所有河库均设有河库长,水体全面禁止网箱投肥养殖,汉江每年禁渔4个月,相关部门常年开展增殖放流、漂浮物打捞、回收养殖权、联合执法等行动。
环保部门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襄阳主要河流水体均实现达标排放,汉江水质一直稳定在二类水平。
古风今韵添彩水乡
刘备马跃檀溪处、孟浩然追思的羊公碑、孙坚中埋伏的凤林关、欧阳修游记过的岘首亭……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将在襄水河畔重现。
襄阳市决定,沿襄水建设文化旅游、水街商业、休闲运动、生态景观等廊道,形成“一线串珠”。目前,相关工作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不仅是襄水,襄阳“九水润城”还有七里河流域综合治理、东津新区防洪治理、淳河及滚河水域连通及生态治理、贾洲防洪及生态综合治理等10个子项目,正在开展PPP招标,项目总投资额逾百亿元。“总的要求就是实现防洪通道、生态河道、景观廊道的三合一。”襄阳水利开发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万里介绍。
在小清河祈福广场,正在建设的心语烙石项目可通过激光或手工雕刻,为游客留下爱情誓言或人生感悟,该创意获得国家版权保护,有望在全国各景区推广。
按规划,襄阳七里河将打造成展示三国文化的廊道,汉江贾洲将打造成与隆中相呼应的休闲文化旅游区,浩然河将形成日湖、月湖及鹿门湖等景观,滚河打造成传承鄂北农耕文化特色的自然观光岸线,唐白河将打造现代都市滨水岸线……“完全建成后,将形成包括景观湖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特色长街等在内的近20个重要景点。”万里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韵”的滨江城市生活,正在走近襄阳居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