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7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而真正为人熟知的版本则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话本小说《警世通言》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故事的发生地在故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小说所载的汉阳县集贤村马鞍山等地名至今依然保存了下来,与故事有关的古琴台、琴断口等地名比比皆是。在马鞍山南麓保存有钟子期墓,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在该地家喻户晓,形成了独特的知音文化。
依《警世通言》记载,俞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历史上“郢都”并不是特指,楚国都城在哪,郢都就在哪。俞伯牙虽为楚国人,却官居晋国士大夫,此次奉命出使楚国都城郢都,所以俞伯牙这次也是回乡。而楚国曾多次迁都,现今的湖北荆州、湖北襄阳、乃至安徽寿春都曾作过“郢都”。目前最广泛的说法认为郢都在今荆州北面8公里的纪南城,高山流水故事的时期集中在楚怀王当政期间,此时楚都正在荆州附近,所以此处应为荆州无疑。
俞伯牙从郢都乘船来到汉阳江口,荆州水路,只有长江一条,所以俞伯牙应是乘坐楚王的大船沿着长江水路直到汉阳江口,此处汉阳处大河入江口正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入江口,汉阳县也是因此得名。山南水北为阳,汉水之北故名汉阳。然现今汉阳区却在汉水以南,据史料记载,汉水曾多次改道,所以当时的汉水,应该是在汉阳县的南边。如今汉阳区龟山下的古琴台,乃是北宋年间有人感于"知音"故事,在汉阳城北面出城二里的土丘上所筑。现存琴台建筑,由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
那当时的汉阳江口在哪里呢?《警世通言》记载,钟子期“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钟子期因为与俞伯牙有约,死后葬于马鞍山江边。而此时马鞍山江边并无河流,只有一狭长湖泊曰“后官湖”。据地方水文志记载,该湖泊为河流沉积而成,而钟子期墓正好在马鞍山与后官湖之间,所以文中所说的马鞍山江边和现在钟子期墓位置基本吻合。而钟子期所居集贤村,书中记载“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又说伯牙下船后,“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古时一里约300步,十数里大约3公里,和如今集贤村的距离也完全吻合。
另外关于钟子期身份,当地有一说法,认为钟子期是楚国高官,隐居于集贤村。该说法有一定合理之处,其一,古琴造价高昂,且乐理繁复,普通山野村民难以学会。其二,钟子期墓前曾有一块古碑,书“楚隐贤钟子期之墓”,现存于蔡甸区博物馆。其三,关于集贤村的说法,有观点认为集贤村之得名,是因为楚怀王当政期间昏庸无道,钟子期和其他有志者辞官隐居,不问世事,隐居之地称为集贤村。据《长江日报》2016年01月20日第22版内容节选: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死,芈姓,熊氏,名商的楚威王继位。威王喜欢钟子期的演奏,便让女儿芈月跟钟子期学艺。芈月后来嫁到秦国,给秦惠文王做姬妾。钟子期也回到家乡,砍柴为生。
公元前328年,楚怀王熊槐继位,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当时最大的国家。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国土沦落,楚国从崛起走向了衰亡。
公元前300年,伯牙与钟子期相遇成为知音,并约来年再会。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经过临嶂城时,钟子期前往以死劝谏,结果被杀。楚怀王在武关被秦国扣留。秦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负国家责任感的楚怀王严词拒绝。秦无奈下只能囚禁楚怀王。一年之后,伯牙再到集贤村,得知钟子期为国而死,泣而昏厥,醒来后将琴摔毁,决计永不弹琴。
临嶂古城遗址位于蔡甸街东约2公里汉水边城头山上。临嶂山又名城头山。春秋战国时,这里便是一座军事城池,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荆州刺史陶侃曾屯兵于临嶂山。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德安府迁治于此,建城而守,古城绕山而筑,至今城址依稀可辨。1983年,周围发掘出20多座春秋战国古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