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27 22: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讯员 梅光华 詹佳威
如果一份爱可以用距离来衡量,那么这一天,它的名字一定是80公里;如果一份责任需要用时间来衡量,那么这一天,它的名字一定是6小时。
12月18日上午9点40分,正在值班的黄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帅盛文接到了主任潘峰的电话,让他立即和护士张爱萍出车。他们简单交流了一下患者伤情和位置,帅医生便带上急救物品,和张护士随着司机宛鸿林汇合,一起出发了。
“当时我们常备的两辆车都出去了,主任便抽调我们,说是再出一趟车。只听说是山路,事前其实我也不知道路那么不好走。”
伤员的位置在火焰洞,县城以北36公里挪步园风景区附近,黄梅境内第三高峰上。等待救援的是一位在山上修行的老人,72岁高龄,多处外伤、骨折,已经十几个小时了。
“老人是昨天下午摔倒的,天冷,山路结冰。他们在山上修行,没有通信设备,正是社会爱心组织的几位人士报的警。他们平常就会去那爬山,顺带送些生活物资给几位修行的人。上午他们去了那里,知道情况后,才报的警。还在群里邀请其他人去参与救援。”帅盛文他们顺路接了闻讯赶来参与救援的爱心人士后,便朝挪步园疾驰而去。
山路逶迤盘旋,救护车急速前进,护士张爱萍吐了几次,却叮嘱司机不要放慢速度。“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我只是头晕吐几次,下车就好了。”
车行至挪步园风景区便不能往前走了,接下来约四、五公里的山路只能依靠脚力。上午10点半,他们下车,在爱心人士的带领下,开始步行向火焰洞出发。
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这段路,海拔最高1144米,通常走的都是些爱挑战自我的游人。
“我还好,平时就喜欢运动。但是我看见其中一位爱心人士轻度恐高,抬着担架,只能摸着峭壁走,真的替他捏了一把汗。”
12点左右,一行人气喘吁吁地赶到了火焰洞,已经有几位驴友在那等着了。帅盛文和张爱萍赶紧细致地处理了一下伤员,便将老人抬上担架,往回走。
出火焰洞不远,就有一段倾斜60多度的山路,走路的时候脚都有些颤抖,大家靠着石头,一点一点往前挪。
“回来时,也不知道是人多,还是因为肩膀上有了重量,也不害怕了,感觉就迷迷糊糊把人抬回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
“潘主任和护士长吴磊,还给我们打了好多电话,说院领导很关心,问我们病人接到了没,叮嘱我们抬担架走山路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不过山上没信号,声音断断续续的。”
一个半钟头的山路,因为担着担架,还要尽量平稳。虽然轮换休息,他们还是多花了一倍时间。
下午3点多,伤员被运到救护车上,在紧促的鸣笛声中,转运去黄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和骨科工作人员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
“她现在在骨科,状况还好,她儿子们也都赶回来了。挺好的。”
“在那种情况下,陌生人都会上去搭一把手吧,何况我是一名医生呢,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帅盛文说,“真的是走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