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时的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到一离城30公里的古村落游玩,一进村就看到村子正中一栋阔大的青砖黛瓦的房子门楼条石上刻写着“德为福基”的四个大字格外夺目,一下子直抵人的灵魂。停下自行车站在阳光下,我仰着头久久的盯着那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想象着屋子主人的繁华优雅,仿佛看到主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良久我才转身漫步村中,发现这个村子的格局很有讲究,村子中间一口水塘,四面都是刻有花纹块石和古朴的青砖筑起的房子,大部分还是盖着小黑瓦,少数换成了大红瓦,四条幽深的巷子似乎藏着丰富的故事。两个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房子的主人原本是租种佃田的农民,因为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就随叔父到江西做生意,因为生意中诚实守信,赢得了口碑,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富了后他也从不侍财欺人,而是乐善好施。对那些穷困的乡邻多有周济,每年春节时都给村子中的贫困户送鱼肉米面、衣服被子,还把他们请到家里吃团年饭。每逢灾年还专门派人在路口设置赈灾的粥棚,这些举动深得乡邻的好评。在修建这栋房子时,有感于自己的经历,特地在门楼上刻下了“德为福基”的匾额,其意是要求子女做人不管穷富都要以德为先、以诚为本、以善为要。他的举动深深感染着他的孩子们。他家六个子女个个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自己成家立业之后,都是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如今他家已经到了第五代,都在外面生活,有的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但他的后代们都谨遵先辈的遗训,崇文好学,乐善好施,个个都是人才,人人都有爱心。资助贫困学生,救济贫穷之人,还以祖辈的名字 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年年都有人回老家给长辈拜年,给乡邻派送春节物资。
老人的介绍,让我的思绪飘逸,给了我思想的感悟。是的,我们常说,王候有种,宝贵有根。如果单纯的强调血统,肯定是有偏差。应该说,这个种、这个根并不只是基因的遗传、先天的注定,而应是德行的传承,后天的修养。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考察下那些世代传承的贵族,那些兴盛百年的家族,那些风度优雅的绅士,就会发现,每个贵族都有自己道德深厚的家训,每个家族都有忠厚传家的家风,每个绅士都有诚信爱人的灵魂。可以说,是代代都传承好德行才让一个家族筑牢了事业发达,家庭和谐,生活美满,幸福安康的基础。时刻都善良为本,以德为先的个人才使自己广结善缘,八面来风,处处一帆风顺,事业走向成功。
但现实中,总有些人搞不清楚德行与幸福的关系,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快乐、家庭富有就是幸福,所以,为了自己的快乐、家庭的富有,他们在干任何事情时,轻则不顾别人的感受,公众的评价,一心只为自己着想,为家庭谋利;重则置道德于不顾,把法律当废纸,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们这样做,可能得到了一时快乐,获得快速致富,有了短暂幸福,但绝对不可能快乐长久、致富几代、幸福永远!因为,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已经自毁了幸福的基础。
经常有人探讨“富不过三代”的成因,笔者认为,成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成因就是:有些家族在代际传承中,祖先的那种“德为福基”的家训,那种乐善好施的情怀慢慢的淡化直至消失。“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财富、优雅、幸福的基础松了,垮了,没有了,财富、优雅、幸福又岂能长久?因此,要想福长在,当以德为先。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修福先修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