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读书(随笔)
王琼辉
读书
生前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曾对读书推崇备至:“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语言无味。”古人似乎很崇尚苦读,所谓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皆一时美谈。袁枚才子笔下的黄生所持“书非借不能读”之说,我认为有点道理,我办有省图书馆借书证,每次可以借阅一至四本,想到一个月到了必须按时还书,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买的书,所以借阅的书往往读得快一下。如果是自己之书,自然就用不着如此辛苦。或置于案头,或置于床榻之侧,兴趣所至,随时顺手而读之,休闲自得,其乐无穷。但也容易滋生懒惰,购书时兴趣满满,回家就丢在书柜里,有时就把这位“朋友”给忘记了。
我一直比较欣赏东汉董遇的“三余”读书法。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冬天围着“红泥小火炉”,泡一杯浓酽的热茶,手持一本闲书,浅饮慢读,自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夜阑人静之时,则可披一室柔和的灯光,拥被坐在床上,任凭寒虫似织,置身书中,不觉得寂寞,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至于阴雨天,听风听雨,读诗,读散文,读倦了,可打开音响,点上一支烟,闭上眼听一段优美的旋律。
一言以蔽之,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给人带来乐趣。至于清人张潮所言“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那是读书至境,非常人所能企及。
书房
实际地讲,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我曾渴望有一间书房,直到买了新房才实现这一梦想。
书房,照梁实秋先生的话说,它“有女人的隐约着的美丽,以及伟大城市的玄妙莫测”。读书人对书房的布置都很讲究,总让它充满生气。清人孙从添的书柜用江西杉木、川柏、银杏木做成,式样精工雅致,并请高人把唐诗宋词名句刻在书柜的门上。台湾女作家瑜丽清则对书房里的“花”的摆设做过专门的论述:“书房中最宜放置盆栽,案头的山水,可把大自然的气息浓缩于方寸之间。”“插在书房里的花,最好是清雅而简单的,多不如少,艳不如柔,香不如淡。”
关于书房里的书的摆布,也各有不同的见解。林语堂先生书房里的书从不分类保管,犹如天花乱坠,不规则的美丽构成“错落之美”正如他自己所说,把书籍分类是一种科学,但不去分类是一种艺术。胡适先生书房里的二十架书从不编目,凡读过的书中有用的地方,就用红、黄、蓝色纸夹在那里,到了有用的时候,一翻就得。最令人羡慕的是金庸先生200多平方米的书房,一整套一整套的百科全书、文史哲经爬满墙柜,尤其是书房的一整面是落地玻璃,透视着180度宽银幕的海景。读书之余,闲看蓝天碧海,舟楫过处,沙鸥翱翔,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有的人还对书房取个好名字,以示风雅志趣。书房知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唐人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亮的“茅庐”及西汉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和保持节操的愿望。南宋陆游晚年名叫“老学庵”的书房,是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近代学人梁启超的书房叫“饮冰室”,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舆。”形容内心的愁闷与焦灼,以此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不管怎么说,书房的命名往往反映书房主人特定的藏书、著述活动内容。有时,书房的名称还常常被书房主人刻成藏书章,钤印在珍藏的图书上,成为后人查证著者、藏者,靠近考据典籍、鉴定版本、分析源流的重要线索之一。
我仰慕名人书房的名字和布置,我的书房却十分简陋,就是一面墙的两大书柜,另一面是装饰隔板,也可以摆放书籍,但我摆放一些工艺品,宽大的书桌摆放电脑等,总的来说还是有点情调。每当从学校回家,有空就在书房坐坐,看看我那心爱的书籍排排立着,不禁会产生读书的冲动。构建布置书房,就是营造书香盈室的幽静的文化氛围,给自己也给孩子。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诚哉斯言!
网瘾
如今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快乐,手机上网更是风靡盛行,你看,在家里,除了吃饭甚至就是吃饭,年轻人就在那摆弄手机。在学校的教室,一些学生偷偷地玩手机,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幼儿也会上网或玩手机,手法还比大人还强。社会部分人陷于网瘾之中。
英国若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回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虽不是洪水猛兽,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时代的好处的同时,其身心也在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网络欺骗、赌博、色情、人身攻击、反动言论、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网络垃圾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伤害。
人的心理状态是在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脑细胞使用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环境会很快形成一种心理状态,长时间和电脑在一起,思维将于电脑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常人的逻辑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于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很可能会认为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
过分迷恋于网上的“人——机”式交往,会忽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产生现实人际交往萎缩和角色错位的现象;爆炸般的网络信息的挤压揉搓,会加大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出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染上“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
有些学生一旦形成网瘾,很影响学习,字不想写,作业的字迹就要么东倒西歪。作文不想写,在网上采购来东拼西凑,不成结构。纸质书不想读,别说精典作品。可以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那视力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这是做家长,做老师所担心的,网瘾危害在不知不觉之中蔓延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