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4-25 15:14 编辑
再谈荆门民主街片区规划改造(闲话荆门城市发展第51评) 李勋明 荆门民主街原名“北关街”,亦名“三里街”,自古为荆襄古道咽喉,百千年来,这里过客匆匆,商贾云集,不论世事如何变换,总是冲不淡民主街的繁荣,可惜明清时期长达三里的“三里街子”现在只剩下了260余米。 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2015年开始,荆门市委市政府便开始规划改造民主街片区。由于荆门古城建筑除了“南薰门”和“凤鸣门”之外,只剩下民主街,所以社会各届特别关注民主街片区折迁改造,议论颇多。加上该片区折迁后恢复其街市历史风貌,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投资盈利周期长,政府除了斥资折迁,还要采取政策倾斜才能有效招商实施,所以民主街片区规划改造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引来更多非议。 本人根据中国美术学院所编《荆门·文化宫地块策划及概念规划方案》以及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编制的《荆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再提几点关于民主街片区规划修改议案如下: 一、技术指标有待调整:规划范围应把铁路桥西,北门路长北巷以北,以及月牙岛片区纳入总规,分期实施,并与古城保护规划和三山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相结合考量,才能再现荆门城市历史风土人文。 二、重新规划河道驳岸:民主街片区河段河床原宽度近100余米,后来在城建过程中不断收缩到现在的20米,使现在的河岸落差高达4到6米,驳岸挡土墙视觉如悬崖峭壁,严重影响了河道美观,建议;A、于现木材公司向北延伸浏河水域。B、抬高月牙岛以西竹陂河水位,保证河床水深达1.5米以上。C、把沿河路缩为民主街宽度:向河道驳岸延伸6米宽以上两层错落柱式亲水古建,并设跨河廊桥互通两岸,这样既不影响河道过水段面,也掩盖了河岸挡土墙高峭之丑,并使该河段成为如秦淮河式的水街。 三、民主街改造应以还原历史建筑文化为宗旨:A、保留现有街道青石板,光亮的石极是百年人世沧桑打磨的历史记录,如果被更换,等于是毁灭了历史遗迹。B、街道的形状和宽度不能变,应在原墙基上恢复明清时期的街道房屋。C、北辰门要规划在原址。D、去掉规划在街北的牌坊,恢复街北入口关门,于关门内设荆山驿。E、街面建筑以军民合作大饭店风格为范本,四合院式向后推进,前经营后居住,高度1-3层错落布局。 四、街巷功能布局有待探讨:建议设二主景,三街,七巷,六关门(待议)。恢复北关关门和北辰门;把北门路纳入民主街第二期改造工程。只有把北辰门至北关门内的265米街道复原,才能真正体现荆门古城风貌。A、临白云大道的街面要让人行道入廊,向东设多座跨白云大道廊桥联通月牙岛区域,再于河上设廊桥联接两岸,B、于三角区河段设3座以上廊桥互通,使三角区地理人文有机连为一体。C、拆除老碑酒厂,规划一文化主景(内涵待定),因该地乃风水穴点旺地,必须规划为城市水口重要人文景观,(如果保留旧厂区,不仅浪费了其风水宝地价值,亦影响整体片区合理规划)。而且影响民主街向月牙岛方向延伸,如石牌古镇和张集老街门面向后延伸四合院深达70余米。D、街巷功能布局按本土古集镇模式定位,前商业后居住,商业与人居结合,以确保人气长久不衰,以防商业一旦不景气,人去楼空。 五、街市建筑风格:为楚式和本土明清民居建筑风格。必须原汁原味的本土古建,不能只含古建元素。 总之,民主街片区规划改造必须从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总体思路出发,一砖一木都要认真规划打磨,才能把荆门古城历史文化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