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4
下士

- 积分
- 1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
本帖最后由 葛之覃 于 2018-5-5 20:38 编辑
读《路遥传》发现一个词“堂坡”。厚夫《路遥传》用的“堂坡”,张艳茜《路遥传》用的“唐坡”。不知道谁对谁错,也许是方言。我找到《陕北语大词典》作者杨进,向他请教陕北语到底是用“堂坡”还是“唐坡”。
他说陕北语里绝对不是把用石头铺的斜坡叫“唐坡”。应该是“趟坡”。“趟”读第四声,去声。陕北把滚下去叫“趟”,陡坡有滚下去的味道,因此这样叫。
后来路遥朋友海波老师说:“堂坡没有错,因为坡上面当年设县衙门正堂。”
堂坡的名字来源于旧社会。当时,延川县衙设在县城中央的半山坡上,县衙每天都要升堂,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地把县衙门前这段连接十字街与文庙的坡路称为堂坡。
——吕高平《记忆中的堂坡》
县城有多条坡路,但最为堂坡有名,城里人、乡里人不知者甚少,没有走过堂坡的寥寥无几,尽管这条坡短而陡,但它是延川境内最为有名的一段路。
堂坡,顾名思义,应该是通往学堂的坡,因为坡上建有学堂,叫堂坡自然而得名。可令人不解的是,学堂的前身是文庙,那为什么不叫文坡,庙坡?据考证坡上还曾建过县衙,那为什么未叫府坡、衙坡?有人说县衙有大堂,堂坡应由此而得名。
如今坡上的个体户不知是故意还是无知,还是另有他意,门面广告上把堂坡写成“唐坡”。我想就是写成“唐坡”还是比不上“堂坡”。堂坡之名,文而不俗,雅而不娇。
——《堂坡的遐想》刘伟生 “延川教育资讯”公众号
厚夫《路遥传》P025-026
城关小学在延川县城的“堂坡”上面,是在古代“文庙”旧址上建起来的,它是全延川县最早兴办的国民小学,也是延川县教育资源配置最好的小学,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贵族小学”。
厚夫《路遥传》P034
延川中学也在县城的“堂坡”之上,在城关小学上面,占据着县城至高点的位置。
张艳茜《路遥传》p53
延川县城关小学,位于延川县城的唐坡上,是县上的中心小学,分初小和高小两个部分。
张艳茜《路遥传》p63
延川中学坐落在县城的南山坡上,……通往学校要经过一段石片铺就的下坡路,当地人称之为唐坡。
张艳茜《路遥传》p101
在延川县城唐坡,用来羁押犯人的一孔石洞窑里,关押着一个快要冻僵的人,此刻,他的内心比身体还要冰凉。
提到“堂坡”,两本《路遥传》都引用的贾平凹散文《延川城》里的文字。但是都把这散文的标题弄错了。
厚夫《路遥传》P034
1982年9月,贾平凹在路遥的陪同下来过延川县城。在《延川城记》中这样写到:“再也没有比这更仄的城了:……”
张艳茜《路遥传》p63
贾平凹在其散文《延川散记》中,曾这样描写过延川中学以及唐坡:
再也没有比这更仄的城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