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霞客豆 武当散人 据《均州志》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湖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并在这里整整待了5天。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春天,徐霞客专程赴均州,游历慕名已久的武当山,并把所见所闻写成了《游太和山日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明代均州地理风物画卷。这也是《徐霞客游记》中湖北境内唯一的一篇。 夜宿丹江口市盐池河 接连不断地翻山越岭,徐霞客来到了均州境内。只见沿途桃花、李花缤纷,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景色幽艳。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溪流两岸的一块块稻田鳞次栉比。 盐池河位于武当山核心景区内,经考证七十二峰、二十四溪涧中有二十峰、八条溪涧在盐池河区域内。境内四季景色十分迷人,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河,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此盛赞”山峦清秀、风景幽奇”。 然而武当之行让徐霞客一生最为执着的,要属霞客豆了。 徐霞客与霞客豆 当时徐霞客从来到湖北均州境内盐池河,人困饥饿,当地一好心人收留了他, 同时见他博学多才、气宇不凡,并拿出收藏的腊蹄用冷豆炖煮,饥饿之际徐霞客吃的津津有味,问道,这是什么,由于这一代村民大都不识字,叫做冷豆。 今天的盐池河人民得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经过盐池河上武当山,在其《太和山游记》一篇中有明确记录时,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浓厚兴趣, 目前当地村民在咨询了很多关于当地的典故和历史,并立即着手注册“霞客冷豆”品牌。 霞客豆原名冷豆,也叫月月豆,形似四季豆,但豆皮上有斑点和纹路,豆子是咖啡色。它的生长除了对海拔和湿度有要求,还必须和玉米一起种植,不然它就只开花不结豆角。每年秋天村民们采摘之后,回家焯水晒干收藏起来。到了冬天,拿出来先用水泡发,炖肉焖排骨,筋道可口,风味独特,是餐桌上一道绝佳的菜肴,在当地叫做“冷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