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2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难忘儿时薅草歌(原创)
湖北利川村小教师:牟来田
又到了苞谷地、水稻田锄禾薅草的五月天,又唱起大集体队里的父老乡亲劳作田间地头里那边作边唱的情景。
“手握锄把来锄草,天旱莫把根伤了。大苗小苗侍候好,精耕细作产量高……”这即兴编唱的薅草山歌,鼓舞士气,活跃了气氛,也丰富了枯燥单调的劳作生活。
薅草歌是劳动歌的一种,据传土家先民很久很久以前就是一边敲锣击鼓,一边劳动生产一边唱,俗称薅草锣鼓。薅草歌一般以七言四句,七言五句居多。对歌是在正词中穿插衬词或“号头”,穿插的句子多样,有的长短句结合,对歌中,情歌所占比重较大。如“交情歌”、“相思歌“会郎歌”“十看郎”等,一些青年男女还以歌为媒传结成情眷顾,如“十探郎“十二月探妹”等流传至今,我们村里有一位八十岁的邓弟清老人至今还会唱。
薅草劳作过程中,有时依词依韵唱,有时即兴编唱,互相逗趣,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土家族民歌艺术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乡亲们在进行集体劳动时,由一个歌者起头,另一个歌者应和,酷似《刘三姐》里面的对歌的场景。如起头者唱:“好久没到这方来,这里水井长青苔。本想早来喝口水,又怕妹儿不理彩”应和者则对唱到:“脚杆长在自身上,东南西北任你往。不是妹儿不爱你,晓得你是花儿郎。”有的唱和虽打情骂俏,有些风流,但不失歌者智慧机灵,随机应变的聪明劲,自然也博得乡亲们喝彩和点赞。虽无锣鼓伴奏,歌手掌脉,那一人领起,众人和唱的景象颇为壮观,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原生态韵味悠长,至今让人难忘那段日子不富裕,生话开心多的年月。
“今天去薅草, 太阳大不过 。苗儿还不高 ,歇凉没处躲 。幺妹从此过 ,真的心疼我 。打开花布伞 ,招呼伞下挪 。二人伞下坐,悄悄话儿说 。等到秋收后 ,请人把媒托 ……”
一首首薅草歌,勾起我的乡愁,让我怀念儿时大人上坡我送茶的生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