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早晨,从路口的早餐店路过,发现都是卷闸门紧闭!这家店是我最近三个月来光顾频率最高的早餐店,几乎一**四五次。老板家里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又不好意思向周围店铺打听。
这家店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典型的武汉人,大嗓门,热心肠。老板娘负责下面,老板负责调味,收钱。前些日子,城管来得少,门口还来了一个炸油条的,一个卖豆浆的。每天门口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后来,城管天天来,卖油条和豆浆就都不来了。这家店的热干面和牛肉面很地道,味道很正,份量也足,老板说自己是土生地长的武汉人,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早点了。虽然店里人流不断,但大部分人去吃的都是三块五一碗的汤面,面很有筋道,清汤是用大骨头加上生姜熬制的,还有特制的汤料,有自制小肉丸和木耳,金针菇,更重要的是每个碗里都会有一两块牛肉。经常有食客说,你这素面都下成了牛肉面,岂不是要亏本啊?老板总是笑着说,做的都是街坊生意,薄利多销嘛!
每个食客进来,老板都会和别人寒暄几句,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当然也有食客不太愿意搭理,觉得话太多了。时间久了,老板会记住很多熟客的口味,要不要着辣椒,要不要醋,心里面明镜似的,直接上手就来,根本不用询问食客。
时间久了,知道老板还有一个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正忙着准备结婚,老板说,再干几年就该回家抱孙子去了,然后到处去走走看看,这么大的中国,到处都是美景,老了,老了,不能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有时候觉得这个老板不像在做生意,对待食客像家里人一样体贴,有食客忘记带钱了,没关系,明天来再付,其实那个人老板可能只见过一面。按武汉人的话说,这个老板很“活范”,但也有人在背后嘀咕这个老板是个“苕货”。但不管怎样,这家店面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爆满。老板只做早餐,中午十一点一过,就关门休息了,下午打哈子麻将,晚上九点钟睡觉,早晨五点钟起床,周而复始,简简单单。
武汉人非常重视早餐,称吃早饭为 "过早 ",他们几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门 "过早 " 是一种很深厚的地方习惯。中国人似乎只有遇到特别隆重的事情时才会使用 " 过 " 这一字,譬如:过年、过节。
武汉人对过早店面的选择是相当挑剔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过早的店面,但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有的店面人流如织,有的店面门可罗雀。对于早餐美食,武汉人的热衷程度是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为一碗热干面,武汉人不惜早上七点出门,开车从武昌到汉口过个早,只为了品尝一下那个味,一碗热干面,往返两小时,但依然乐此不疲!
早餐店关了半个月之后,又重新开业了,不过门头换成了江西煨汤,老板也换了!
我不知道那个老板姓什么?也不知道那个老板究竟因为何事选择了关门,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牵挂他们的人肯定不少,那些食客,当然包括我在内,很怀念三块五一碗的“牛肉面”!
我想,对于一个餐饮店来说,食客的挂念,才是对老板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