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6-20 09:3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游走黄龙寺废墟,回忆传说故事 我退休后,每年年终清明时节都要到百丈山(黄龙寺山)祭请和祭扫父母及岳父母。我的岳父母之墓在百丈山(黄龙寺山)的东子山—青龙山。我的父母之墓在黄在寺西子山白虎头山。特别是清明节,我们都带上干粮、酒水。从西山到东山祭扫,在山上转悠一天。我们趁阳春三月,游走百丈山(黄龙寺山)各子山,寻觅洞穴。享受着葱绿的山林,草坪,观看百花齐放,听白鸟争鸣,有着真真切切的鸟语花香滋味。欣赏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丽景。 在游走百丈山(黄龙寺山)大小山,寻觅儿时目睹的大小洞穴,沓探大小沟壑时,勾起我对儿时所听到有关黄龙寺传说故事的追忆。 (一)书生赶考留恋宝地,弃求功名落草为僧。 很古的时候百丈山横立东西几十里,大小子山几十座。山南是一片荒原,沼泽,神鬼出没,人烟稀少之地。一日从荆州过来赶考的秀才,见白丈山一处是风水宝地,决心解下行李弃求功名,进百丈山修行。当地好心人们劝说秀才你还是进京赶考,以求功名才是。那秀才回说:“求功名不如修行为神灵”,挽言谢绝民众劝说:“我进深山三天后冒出雲烟,我就还活着。如果看三天不见深山冒出烟来,那我不被豺狼虎豹所吞灭就是鬼神勾魂无命了”。 秀才走后,知情百姓为此忧心,轮流观望远山深处是否有烟升天,到了第三天上午从深山处升起一道浓烟在百丈山上空。这时几位青年也就放开胆子进山找那秀才。几位青年顺着缭绕着灰白色的烟子找到了秀才。秀才以数种野果招待了几位青年。问其因果,那公子说:“我进山后,跪了三天三夜未起,忽然有一神灵发出话意,你这畜牲,有何求?我说:“只求普团之地,求神唸经。话音刚落,一普团从天而降,落在他面前,他高兴地拿起普团朝天一甩,却成一片荫凉能躲风避雨。几位青年边谈边吃野果,空腹已满,谢秀才好意,命归神灵。临走时几位青年问姓名谁,那秀才想了想这里山草青青、树木参天、鸟语花香、回答说:“我叫鸟草”。青年们说:“修行要寺庙,空山无妮屋啊!”那秀才说:“心诚则灵,有山则有仙。总有一天会有殿堂庵阁”。青年们当时,但愿秀才一日会有天赐殿堂庵阁。青年们招手辞别。 (二)、鲁班下凡一夜盖两寺 五十年代初,我和一群放牛娃几乎天天来到黄龙寺庙院。那时几十米高的黄龙寺塔,还雄伟的屹立在三进大殿的背后。椽木、檩条、屋架不知什么时间被拆。但三进殿院院落还存留有两米多高墙壁。三进殿院遗迹清楚留世。一天跟着一位**走到二层殿中间,他说:“小伙计们,这黄龙寺是鸟草禅师心诚动了天神,天神显圣而建。这里原来有一棵两人抱不住的桂花树。八月十五香飘八百里以外,树枝上吊有一小间房子的大钟。钟响几十里远的地方都听得到”。特别他指着一口井继续说:“这个地方有一口红水井,井水不能吃,是口神井,井下漂着无数的椽木、檩条、楼板、砖瓦、石墩、石条。是天神降鲁班下凡,为建造黄龙寺所赐此井此物。建此寺庙的椽木、檩条、砖瓦石墩石条。都是从这口红水井捞起来的。捞起的椽木、檩条、屋架、楼板等都已刨光、眼已凿成,笋已开好,封檐板上龙凤花纹都已碉刻好。鲁班用半夜功夫已盖起了黄龙寺。后半夜鲁班向井下猛吹了三口气,红井又漂浮着椽木、檩条、屋架、砖瓦、石墩等,鲁班两胳膊一张,双腿一夹飞上天空,把这些东西带到法龙岗落地,在天亮以前又盖起了“法龙寺”。(法龙寺遗址在离新街约五里地后人叫法龙寺岗)。这就是鲁班下凡,一夜盖两寺的传说。 (三)仙人送水小和尚失礼 鲁班下凡,一夜建两寺(黄龙寺、法龙寺)。黄龙寺是前半夜建起,鸟草入寺为“住持”规模人员为九十九间房子,九十九个和尚,有寺有僧却无水,寺僧难有水饮,有米无水难为其餐,几个小和尚常翻越凤凰山后,在一洞穴接水抬回寺庙,供寺僧饮用,小和尚日久生烦。 忽一日晨,老和尚出门有事,对一个小和尚讲:“今天正当午时,有一客人送水,要好好款待客人”。老和尚一走后,小和尚就和一门徒下棋,忘了老和尚走时所交待的事情。到了正当午时,来了一位老和尚,挑了两鸡蛋壳水说是受命送到黄龙寺,为师傅们饮用。小和尚想只用两个鸡蛋壳挑了一点水,如何够百人饮用呢?双眼瞄了瞄那和尚,屁股略落动了一下,继续下棋不语。老和尚见小和尚冷淡无礼,一气之下挑起两鸡蛋壳水就走,那和尚因在气中,挑起时用力过大,浪下几滴,气冲冲地把水挑走了。这时,小和尚才想起老和尚交待的话,觉得做错事,失礼了。起身便撵上那和尚赔礼道歉,拉老和尚转回黄龙寺招待中餐,那和尚气未散坚决不转回黄龙寺,小和尚拉,老和尚挣,越拉越挣,那和尚使气将两鸡蛋水就地一倒,谁知两鸡蛋壳水一倒,地下泛出象珍珠般的清水,顿时遍地泛水,小和尚见那和尚将水倒地即时泛出水来,明白是仙人送水来了。后悔不及,跪下向那和尚求水,如果不给水会受惩罪的,那和尚见小和尚哭成泪人才说:“你回去找一找,我从黄龙寺走时,挑水用力过猛,洒了几滴,找到了你们会取之不尽的。小和尚听后回寺,找了四滴水,就成了黄龙寺的四口井。两蛋壳水倒在鲁衙与丁集交界处成了活水泛。也就成现在的潜水堰和渭水水库的水源之一。 (四)王叔和感天动地,偶得一无宇天书 王叔和祖藉山东高平县,迁徒定居襄阳百丈山(现在黄龙寺)下。现在的襄阳欧庙王树刚村。古时的百丈山区,大部荒凉,村邻较远,人少路稀,虎狼成群,蛇盘成堆,蜂满树丛,乡民们除疾病外,常受财狼虎豹和蛇蜂侵害。官府虽有爱民如子之心,但无法医治而常忧。王叔和心诚于民,感动天地,神灵赐于天书,为民疗病,这就在百丈山下,才有了千年传颂着的王叔和王叔刚兄弟二人动人故事。 王叔和感天动地,偶得一无字天书, 王叔和、王叔刚兄弟少时。父亲常病无治,后遭蛇咬而故,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村里人,也常因病不知何治而亡,或遭虎狼侵害,或蛇蛟伤命。叔和只要见村人伤亡,总是跪地求苍天而不起,望苍天有眼,能见庶民灾难有救。后来,村人凡有伤亡也随叔和跪地以求苍天。 叔和的为人善良,为民生命而忧心,感天动地。一日在百丈山(黄龙寺山)上放牛,突感口喝,山顶上这么高,哪里会有水饮呢?烈日高照如蒸,此时嘴干烈,鼻出血。叔和只好又跪地求苍天于救,干渴难忍,只得紧闭双目,在淹息之时,拼力睁眼,目开瞬间一道霞光而闪,这一闪过后一白发老人背后而立说:“孩子请起,抬头前看,叔和索性而立,举目前瞻,不远处有一高大石板儿,信步前行,近前一看,大石板儿有一小坑,双手把双目揉了几揉,再睁眼一看,哟!呀!这石板儿有一坑清亮如镜的水,腹饿口渴,跪于石板坑旁,两手撑在石板上,头扎于水,咯咚、咯咚……地吞下数口,只觉得腹饱口润而起,谁知人立水润,叔和心奇,扭头看白发须老人,却无踪影,低头一瞧,一本书被风吹乱翻,叔和自语地说:清风啊!清风啊!你和我一样,不识字怎么会翻书呢?于是上前,将书拾起。 这时牛跪在叔和身旁,扬头张开大嘴一哞!低头松角,叔和蹬上牛角,牛角一送,坐上牛背,在牛背上心喜若狂,翻开一阅,第一页无字,第二页第三页,翻到最后仍无一字,叔和很失望。 回到家捧书一跪不起,直跪到深更半夜之时,忽听邻居被蟒蛇咬之,嚎陶哭救。叔和心急如焚,想千方万法,也没想出救人良方。昏昏沉沉人跪入梦。在梦中听到有人说:“天上乌云地下*,活人脑髓妇人血,口含白草,唾液调成,治病药方书中有。叔和醒来清楚记得梦中语,打开所手捧之书,见书中有梦中之语写于书上。叔和又一想,呀!方有药难求,这真是天地人和,天上乌云不就是人头上的头发了。地下鱉就是土元吗?活人脑髓正是耳屎,妇人血正是妇女乳汁。于是夜行百丈山,口含百草嚼唾液与髓血调和而成,连夜救活了邻居。 日传于邻村,家喻户晓,问其良方来叔和毫不保留地把经过讲给村民听,并把书递给村民们看。可这书只有王叔和一人能看到有字,其他人看不到,后来都知道这本书是天书,凡人是看不到的。 此故事像神传,但治蛇咬密方却仍然在一余姓族,世代真传,在襄南一带,只要蛇咬找到涂沟三组余姓人,药到病除却是真人真事。 (五)神医王叔和活人瞧(治)得死死人瞧得活 王叔和得的天书,上面有治病千方万药:阴阳脉相,医学百科全书,但此书只有王叔和看到字,并能照书上字念得流畅无阻,解释得有条理,有些识得几个字的村民借去看想学点医术,但打开书总是一张白纸无一文字,都是热心借走殃殃而还,时隔不久,王叔和开珍治病,疗效百分之百,受到远近村民爱戴。 有一天,王叔和正在坐诊,突然有一彪汉不相信一个放牛娃能治好病,跑到叔和处说:“你看我有病吗?”叔和一看脸上气色不好回答说:你有点小毛病,回家要休息,少生气就会好的。谁知这彪汉年青气盛,更气得满腹如鼓,当众说:“我身壮如牛,屯餐斗米,食肉数斤,酒饮一罈,你们不信请看中午进餐。听众们褒贬参半都看热闹,见彪汉大碗吃肉,满碗饮酒,满腹酒肉,又塞进了几大碗大米干饭。胀得人肚如牛,还命家人再来一碗,坐凳难起。有人对叔和传话,你说那彪汉有病,一气之下吃了五斤肉,喝了五碗酒,吃了五大碗干饭,马上要来找你的事。王叔和心急说。”他这么不听话,看来他真的有危险,派人劝他别来生气。彪汉来到说:“我能吃喝这么多东西还有病?真是胡说八道”。他硬着头皮装强汉,跑到叔和药柜前大骂,并弯下腰朝柜台上一跳,再从药柜台上向下跳,叔和听到彪汉肚子咕咚、哗啦一响。叔和说:“你病现在已经无治了。快叫你家人准备后事”,彪汉正伸出手指要骂王叔和时上吐如剑,下泄如流水,眼睛朝上一翻,露出白眼珠气绝身亡。这就是王叔和活人瞧得死” 彪汉气盛不听医治,本是小病,一气之下”三五“进腹,胀于非命。 那么,死人瞧得活,从何说起呢?张村有一独生子,突发急病,倒地身亡。因父母难舍停尸两日,叔和出诊路过此地,听到惨哭声,问其村人,村人说:“张家八岁独子”突发怪病而亡,王叔和听张家其独子病亡,惩求张家人同意,察言观色,然后珍脉后说:“病人有救?”张家人一听停止哭声跪地求救。叔和说:”别急“孩子有救。”从药包里抽出发亮的针,从头顶门心扎了一针,又从两脚底板各扎一针,孩子立即坐起,哭叫爹娘说:”你们把我放在这里不给我饭吃。”孩子爹娘由哭转笑,和孩子一起给叔和跪下道谢。叔和说:”不用谢,快去给孩子弄吃的,”从药箱拣了三付中药,交待熬煮的方法,三付药喝完病除而愈。 张家千恩万谢,四处传名,送去扁额“神医王叔和,死儿能瞧活。” 这就是在襄南大地,“神医王叔和活人瞧得死,死人瞧得活。” 千余年来传于家喻户晓传说。 (六)王叔刚寻药救母 王叔和抛箱井下 一日;母得重病,叔和与母诊脉。脉毕,脸现愁眉,摇头叹气。叔刚见哥哥与母诊脉看病后如此光景,深感母亲病重难治。问哥哥;“母得何病?愁眉不展?”叔和说:”弟弟,我们为母亲准备后事吧!母亲得重病已明,药难求呀!’叔刚说:“哥,小时候你在百丈山下口尝百草为民,现在你有又为太医,说母病药难求!”这百丈山你明明知道有成千上万的草药能治病,临母亲重病之时,你又说药难求,看来你是忘母恩,负母义。”叔和解释道:”百丈山的药成千上万我都记得,却无治母亲的药。”王叔刚说”你不治母亲的病我给母亲治病,我不相信百丈山没有治不好母亲病的药。”于是,王叔刚带着干粮背着母亲上百丈山寻药。从百丈山的东子山青龙山起转到风凰山,接着转到西子山百虎头山。来回游转了七天七夜未寻到此药,王叔刚只好将母背至白虎头山腰,这时,母亲说:“刚儿,娘口渴要命啦!”叔刚正好走进荫石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见太阳的沟,现在仍存),把母亲放在一块平石板上,立即去为母亲找水,绕过“老虎洞”(现在仍在)登上云彩洞(仍在妮姑庵山腰)都无见水,走进“观音岩”时,人慌不摘路被一斗石所绊倒,两手撑地,下巴触一土包,正好撬头两眼朝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离嘴巴不到一尺,有一象西瓜大小的骷髅头,骷髅头口朝天装着满满的一骷髅头水,眼睛睁大一看,里面盘着一条小蛇,为母解渴救命心切,趴地用两手捧着骷髅水直奔母亲身旁,送到母亲嘴边,说:“母亲喝慢点,里面有小蛇尸,水可喝蛇尸别咽。”可母亲口渴难忍,一会把水饮完,连蛇尸也吞进去了。叔刚心存忧虑,水母可饮,蛇尸不能复。正在忧虑之时,母亲说:“刚儿,娘好饿,快找点吃的娘充饥。”叔刚一听母已念食,莫非是这点水就是治母病的药,又背起母亲走在百丈山主山背后凤凰顶山,走至半山腰有一户人家喂着一群似鸡非鸭很象鹅,叔刚向主人家说明母病已久,喝了水,饥饿念食,这山无处可求,只见您老人家喂有鸡必有蛋,特求老人家开恩送两个鸡蛋为母亲充饥,老人面善仁慈,从鸡窝里拣出两个拳头大小的热鸡蛋,放在锅里煮熟后,递给了叔刚,叔刚千思万谢,今后一定报答。”到母亲身边,把鸡蛋剥好去壳递给母亲,母亲三口并着两口吃,哽得老娘把脖子伸得老长,眼睛上翻咽不下去,叔刚连忙拍着母亲的脊背,边拍边说:”忍点,慢慢咽,别让儿吓着,这几拍听到母亲喉咙咕咚一响,全吞下去了,母亲长出一口气。稍息片刻,母亲说:“刚儿,喝了水,吞下蛋,全身无疼处,精神也好多了,我们走吧回家去。让你哥哥叔和少牵挂。”叔刚想继续背母亲走,可母亲边说边走在叔刚前面老远了。说:“刚儿你孝心娘辛苦了,七天七夜治好了娘病,你哥定会高兴无比,快回去吧!” 回到家后看到哥叔和正为母扶棺作褥,见母与弟满面春风地走回家来,停止了一切作业,问起原因,叔刚一一讲得清楚明白。 叔和说:“母病为乳病,正是需要喝“蛇盘骷髅水”,吃“两个凤凰蛋”这两位药,我以为百丈山无此药,母病难治才出此下策。弟弟,你用孝心为母苦寻七天七夜,终于寻得难寻之药,看心孝则灵,我多年行医,但孝心母亲之心,自惭不如弟。”愧疚之下,拎起药箱走到王树刚村西一口井边,将药箱抛于井下,从此不再行医。 由于,叔和惭对母亲,上天知叔和自知之过,叔和以抛药箱于井下后,此井水如珍珠,附近人小病肚疼来饮此井水软甜可口。可治肚疼。 在此井位于王树岗村村边,五六十年代井旁放着一个带柄竹筒,来往路过的人们不渴也饮此井水,因为王叔和的药包丢在井水可治肚疼病,直到修路时盖了此井,人们至今为此深感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