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22
上士

- 积分
- 791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再说吃的记忆
文/潘兵华
去年加入高中同学群,谈到学生时代苦逼的生活,我写了一篇小文《吃的记忆》,算是对学生时代吃的回忆。关于吃的话题远不止那些,我再来说一说吃的记忆。
吃是活着的根本保证。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在集体生产队时期还算没有挨过饿,只不过家家户户都比较穷苦,粗茶淡饭的日子勉勉强强过着。如果硬要问是否挨过饿,恐怕也只有一次吧!
那是我四岁时,梅雨季节里一连几天,雨没有停过。我们小孩不能出门,吃了玩,玩了睡。每顿饭里多了一些切碎的白菜,混有白菜的米饭有一股清香,尽管吃的菜也是白菜,夹杂菜叶的锅巴粥和锅巴米团都散发出一股青菜的香气,好像米饭比平时好吃了些。等过了几天的下午,父母出去两手空空回来,我们才知道缸里没有一粒米。母亲说,晚饭煮豌豆给你们吃。傍晚前,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母亲将中午浸泡的豌豆在锅里煮熟,又装到瓦罐里放在灶膛里煨着。那时还没有四妹五妹,也就两个姐姐一个三妹和我,四个小孩四张嘴等着要吃要喝。
我知道那豌豆是生产队分的,还是在春季时,我们一群三、四岁的娃娃们去田里偷摘过豌豆。我记得大人们出工后,我们一群小孩像是谁约好似的,浩浩荡荡地向南边山进发,走过了渠道上高高的水泥板桥。我们下到田里,每个小孩的两手抓满青翠欲滴的豌豆夹,回到南边山的荒草地,坐下剥吃豌豆。没有成熟的豌豆嫩嫩的甜甜的,水分多,吃起来真的甜,现在想起来,舌苔依然有一股香甜。
而成熟的豌豆就没有甜味,生吃涩口,煮熟的豌豆没有吃过,自然是期待母亲煨的豌豆。借着微弱的油灯光,灶屋里弥散豌豆的香气,母亲将瓦罐里的豌豆分了四碗,又每个碗里放了大半勺红糖,冒着腾腾热气的豌豆和我们的肚子的馋虫翻涌跳跃,我边吹着热气边搅拌碗里煮烂得像稀饭的豌豆。吃了一口,甜甜的,透烂的豌豆像稀饭滑爽。我们姊妹四人大口地挖食,全然没有注意父母怜爱的目光,更没有意识父母是饿着肚子的,仅有的一碗豌豆都煮给我们吃了。好在,第二天天气放晴,父母弄回了米,用豌豆当饭吃的事再也没有。
小孩的记忆和欢乐大概都与吃有关系,家里如果偶尔吃上鱼肉,那种幸福简直是天堂。天堂的喜悦总是短暂的,我们依然要面对粗茶淡饭的锅碗瓢盆,那些白菜萝卜总是赖在我们家饭桌上不肯走。
为了改善我们自己的菜谱,我们自己去寻找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天然零食。我曾经读了一篇文章《童年的零食》,很有感触,大概乡村的小孩的记忆大同小异吧,只不过每个人的欢乐跟经历有别。
春天里万物复苏,一些能吃的植物就成了我们童年的零食。我家茅厕边就有一种叫“芽芽蓬”的植物,它的枝干纤细,茎青绿色,有尖尖的绿刺,粉红或白色的花朵,长大了才知道它叫蔷薇。一阵雨后的“芽芽蓬”冒出的像筷子头粗细的茎,掐断掀掉它带刺的皮滑溜溜的,可以生吃,满是青涩味。
阳春三月菜花飘香时,我们更乐意去田野玩耍,跟着大孩子去田里拔猪草。田埂坡上的像稻秧的野草一根根圆圆胖胖,这可是我们小孩子眼中的美食。顺着它张开狭长的叶子中央用力一拔,随着清脆的一声响,像稻穗的茎抽拔了出来。这个叫茅针花的野草,要在它的穗没有抽出花朵时采摘。白白的肉芯,我们把卷成像蚊香的形状,放在手掌心一拍,圆圆偏偏的美食就成了。嫩茅针花清甜,老了的茅针花像棉絮,只能像吃甘蔗一样,吃干水分吐掉渣子。上个月我还在工业园外的河边发现了它们的踪影,我采摘了一把,按照小时候那样卷起来吃下,可再也没有当初的味道。
南边山在梅雨季节会长出“地渣皮”的苔藓植物,跟着姐姐去捡时,会发现草丛有一棵棵像小萝卜叶子的植物,姐姐说,那是“爹娇” ,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爹娇”的根茎像小小的人参,剥开它褐色的皮露白白胖胖的身躯,咬一口像吃萝卜丁一样脆口,淡淡的甜味。老了的就难吃些,很难嚼碎,好在我们只是尝一尝味道,并不拿它填饱肚子。
要想填饱肚子,只有去找野荸荠了。生产队时,稻田里的野荸荠苗长得比秧还深,野荸荠苗跟稻谷争肥力和阳光,算是一害吧。大人们在它们刚刚露出比稻秧还高的头时就开始拔扯它们,田埂上堆满了像葱叶的野荸荠苗。野荸荠苗是拔不尽的,秋收季节,大人们耕地时,那些褐色或黑色的野荸荠夹杂在泥土里,只要有耐心,一下午可以捡一笆篓。洗净剥掉一些表皮就可以吃了,有的很甜,有的像木渣没有甜味,可能跟土壤有一些关系吧。野荸荠可以晒干或者煮食,晒干的野荸荠像葡萄干一样甘甜,煮熟的野荸荠则粉粉的。最好吃的野荸荠是埋在田里经过冬天还未发芽的,队里种早稻,在二月份就开始翻耕土地,灌满水的田,经过耙耖等工序后,一颗颗像黑珍珠的野荸荠凫在水面随风荡漾。我们小男孩脱了鞋,用筲箕像撮鱼一般撮着,每次去捞回家的野荸荠差不多半碗,这时节的野荸荠很甜很脆。
同样是在挖野荸荠的时节,还有一种更甜的植物闯入我们眼帘,那就是在渠道边的坡上的那些茅草根,这种叫草根的植物的根爬满四周,长的大概有小孩伸开的手臂那么长,那些草根圆圆的像甘蔗一样有节,草根的根特别甘甜,与甘蔗有得一比。
我们那时那么小,家里从来没有担心我们摔倒在田里,滚落荒坡下。我们以小孩的眼光和行动去发现这个世界可以让我们欢乐的东西,哪怕手被茅草叶划流血,脚被绿刺扎破,我们依然在哇哇大哭中成长。我们知道大人在忙碌,无暇顾及我们的嬉闹和哭泣,我们在大自然寻找吃的乐趣,再回首时,才发现那些关于吃的记忆是我们在成长,它在丰满了我们人生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