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让“礼让斑马线”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电子警察24小时在象山大道抓拍“车不让人”,中心城区主干道安装并启用5处智能人行过街系统……在我市,“礼让斑马线”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市民和司机的自觉行为。 7月3日7时35分,上班高峰期。记者在象山大道市二医门前的斑马线处看到,只要有行人准备过马路,机动车就开始减速,在斑马线前缓缓停下。市民则加快脚步,快速通过。看着让行的车辆,市民王先生牵着女儿快步走过斑马线。他笑着说:“荆门的司机见行人就让行,过马路安全多了。” 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机动车礼让行人的现象也很普遍。记者在象山一路市住建委门口的斑马线处看到,虽然没有电子警察抓拍,但大多数机动车都会主动在斑马线前让行。 有着十多年驾龄的司机周先生说:“开始倡导礼让行人的时候,我确实不太适应,因为以前开车养成了坏习惯,不会特别去留意有没有行人准备过马路。现在只要远远看到斑马线,就会习惯性地放慢车速,先让行人再过马路。” 车让人,让出一股文明新风,让出一片和谐安全。但礼让的同时,少数行人通过斑马线缓慢、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乱闯红灯等交通陋习的确令人尴尬。 当天18时左右,记者在象山大道与象山一路的交会口看到,绿灯亮起,大部分行人都是快速通过,但也有个别人过马路心不在焉,或边走路边聊天,或在斑马线上嬉笑玩闹,甚至边走路边玩手机…… 司机袁女士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开车特别小心,只要在斑马线前就特别留意。上次在市政府门口的斑马线前面停着等行人先过,有两个人谈笑风生,走路慢腾腾的,真是急人。” 不少车主表示,机动车应该礼让行人,希望行人也能够及时快速通过斑马线,互相尊重。 编后:曾几何时,“中国式过马路”常常被人诟病。近几年来,我市扎实开展“礼让斑马线”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礼让斑马线已被越来越多市民认可。 礼让需要理解,行人与司机的身份也并非固定,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车让人、人快走,方便了他人,也就是方便了自己。 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和谐。期待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使者,每一次礼让都有爱的温度,每一条斑马线都是人文风景。因为,文明交通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胡晓莉) 来源: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