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不是在外打工,就是在家里。最近没有工作,天天宅在家里,写一点自己对高铁的理解。高铁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事情,可能关乎于丹江未来的发展,也可能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 我是文科生,大专所学专业是会计,文科属于社会科学。会计属于经济管理学分支学科,也可以算社会科学。我只从自己的知识角度写一些认识。我在网上了解了未来和湖北有关的几条高铁线路,有武汉——西安,呼和浩特——南宁,沪汉蓉高铁,郑州——万州。 先说武西高铁吧,这条高铁和丹江有最直接联系,也是丹江人民最期盼的,在土关垭镇金山村设丹江口南站,六里坪镇设武当山西站。今后丹江人可以直接坐高铁到汉口,而武汉是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要铁路枢纽,再转车到其他全国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都很方便很快。这条线路经过襄阳,从丹江口南站到襄阳应该是很快的,而且票价应该非常便宜,本人曾经从上海坐高铁到苏州,票价只有三十几元,可以预估南站到襄阳的票价应该是很低的。而城区到高铁站这段路程,市委市政府不会不重视,会开通直达高铁站的公交车。 今后西安人来丹江旅游了也很方便了,丹江山青水秀,可以算鄂西北的江南,自然生态环境对西北地区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西安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虽然发展水平比不上武汉,但那里人的消费能力来丹江旅游是没有问题的。丹江人也可以去西安,加强和发达地区的交流。 再说呼南高铁,呼南高铁经过我省襄阳——荆门——宜昌。在湖北省内部,一主两副的发展战略已经完全确定并实施,呼南高铁连接了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加强襄阳和宜昌之间的联动,荆门是江汉平原城市,发展水平一般,但也不落后。以襄阳为转接点,丹江可以通江汉平原,可以通宜昌。
再说沪汉蓉高铁,沪汉蓉高铁是中国上海——南京——合肥——武汉——成都东西走向的大动脉,在湖北省内经过武汉、汉川、天门、沙洋、荆门、当阳、宜昌、建始、恩施、利川这里注意了,呼南高铁和沪汉蓉高铁两条线路有两个交汇城市宜昌和荆门,以宜昌为转接点近可通建始——恩施——利川,它们都是恩施,恩施是鄂西重要旅游城市,其实宜昌的旅游业打造的是最好的,这样丹江——宜昌——恩施三个重要的鄂西旅游城市就串联起来了。远还可以通重庆、成都。以荆门为转接点可通沙洋、天门、汉川,丹江同江汉平原的交流进一步增强。 再说郑州——万州的高铁吧,郑万高铁联通的是郑州——重庆,在我省经过襄阳、南漳、保康、神农架、兴山、巴东。在这里,我真心期盼着,未来丹江可以和邓州一起合作,打通丹江到邓州的一级公路,丹陶一级路已经在修了。丹江到邓州的交通状况如果可以改善,非常有利于丹江和北方的互通。郑州是国家重要铁路枢纽,从丹江通向郑州方便了,那么通北京也就方便了。 看到这里,如果加上十宜铁路,未来可能是这样。 上面这四条高铁线路,其中有三条经过襄阳,在湖北省内部,襄阳已经是仅此于武汉的第二大铁路枢纽,在全国,也被确定为区域性铁路枢纽。我认为,未来襄阳对丹江经济的辐射作用,一定强于十堰。 在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其实丹江目前真的很尴尬,丹江属于省级计划单列市,财政上享有省级拨款权限,但仍然属十堰代管,和十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关系很微妙。丹江希望得到襄阳经济发展的辐射,但行政上不归属襄阳。经济的发展不是此消彼长,而是携手共赢,极端的单方面吸血压榨思想是不可取的。说到这里,我看到水都论坛有许多人喜欢讨论大城市,比如武汉,认为武汉在湖北省内吸血,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对。社会经济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学科,它关乎政治、地理、历史、哲学、人文、经济学等许多学科。有一些网友连最基本的数据都无法搞清,就凭空说话。还有一些网友可能武汉都没去过几次,没生活过多长时间,就凭感觉说话。其实武汉发展好了,对湖北的带动作用一定是很大的。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资源外溢,但是如何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带动整个湖北省,需要省领导有思路,具体要看如何实施。武汉永远不可能成为北上广深,但武汉一定是中国城市第二梯队中领先的。如果武汉在全国落后,整个湖北省的人都跑到北上广深杭等沿海发达城市去了,湖北就更加没有竞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