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64
IP属地:湖北省
|
速杞之地,周代属诸侯曾(随)国,是曾国都城东郊一片旷美的处女地。速杞境内河流纵横,冲击形成诸多平畈,因而良田沃野星罗棋布。如今的马坪镇严舒畈,即是其中之一。
01
严舒畈古名连舒畈,四围群山环抱,涢水(府河)从此间流过,如今烟户栉比,早已是商业繁盛之所。
约在清康熙年间,涢水在马坪改道数里西行,于连舒畈东南造就大片沙洲,覆生着广袤的芦苇。乾隆中叶,胡孟尧、胡孟禹兄弟等安陆县居民相继迁徙至此,割芦搭棚,定居繁衍。乾隆后期,因随州境内居民日增,知州遂增设立甲多处,连舒畈北境为新厢里第七甲,东南沙洲为潞里第十三甲。潞里,意为由水路而演变为居所的地方。
到1930年代初,随县国民政府清理里甲制度,建立保甲制度,始设区、乡级建制。连舒畈初隶贯庄区,后易属洛阳店区,其中潞里第十三甲变更为洛阳店区紫石(铺)乡第三保第七、八、九甲。此时,因管理不便,紫石(铺)乡公所仅派冷治安一人每隔半年来征税数天,以至于当时的居民将潞里戏称为“漏里”,意思是被随县遗漏的里甲,随、应两县都不管的地方。
1937年10月31日午夜,马坪砦城被日军攻陷,集镇及相邻的随县连舒畈连带沦陷。其后,日军陆军第三师团所属步兵联队在随县区域内陆续设立擂鼓墩、淅河市、马鞍山等六个警备队,并派驻宪兵,马坪警备队是其中之一。据称,日方为加强集中管理,将连舒畈整体划归日军马坪行政班管辖。
1945年秋,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以洛阳店区管理连舒畈颇不便利,沿袭日军管治旧例,将河东连舒畈调整为应山县管辖,并变更随县、应山县分界,不再以小河(涢水故道,今名玉带河、玉带溪,俗称河塘)为界,而重新以府河为界。
02
据马坪乡贤颜木编纂的明代州县志记载,宋元时期应山县置有东西两乡,惠化乡(今马坪镇双河寺,徐家河水库修建后已没入水中)为县域西部的中心。此间,为便利随州与应山县之间的文书传递、商贾往来,于马坪港设官方驿传马坪铺。元明易鼎,随应通衢兵马纷至沓来,居民或被屠戮,或逃走迁徙,或远征他乡,马坪港聚落遂毁弃荒芜。
明初,应山知县复置马坪铺,但丘陵地带山地贫瘠,难以耕作,几乎没有居民。到弘治年间,应山县人户渐増,知县黄钺提倡开辟市集,县城商业日繁。马坪港复为物资周转之所,水运渐趋恢复,集市日渐繁华,以驿传马坪铺为中心,日渐发展为马坪店。约在清乾隆年间,连舒畈东南沙洲开垦肇始,马坪店聚落日益向南延伸,集镇面貌日显。涢水西岸的随州府君里、紫石铺等地居民,都到马坪来赶热集(马坪与长岭以农历单双日为冷热集)。
以潞里胡氏家族为例,乾隆中胡孟尧、胡孟禹兄弟在河塘开垦了的“六斗田(水田)”、“十亩地(水浇地)”,及至咸丰年间,在其孙辈胡德洲、胡德纯经营之下,田地已达200余亩。胡德洲兄弟二人还有府河放排的营生,咸丰初年便修建了两座气派的筒子楼(碉楼),但后来不幸遭太平军焚毁。
03
晚清民国,每逢集市,府河两岸的缙绅会迈着四方步,到马坪三大茶馆——“沁园楼”、“过街楼”、“戏楼”——中的一间品茗会客。初一、十五,姑娘、小媳妇照例会到三台寺(军山原名三台山)烧香祈福。端午节小河赛龙舟,柳林桥、会馆桥及小河两岸,人声鼎沸,仿佛看不到港湾船帮高高竖起的桅杆,也听不到纤夫们呐喊的悲切号子声。
潞里从无到有,三四百年以来,使马坪凤凰涅槃迎来巨变。近代以来,马坪镇逐渐取代惠化乡旧治,成为广水西部经济中心。而隔河相望的府河镇北部居民,延续着赶集市上马坪的习惯。
戊戌年仲夏于古随潞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