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2746|回复: 11

[特别关注] 城河遗址城垣及田园改造初探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20 07: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9-4 11:25 编辑

                                       城河遗址城垣及田园改造初探
                                                  李勋明

    城河遗址位于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2006年10月经文物部门考古勘探,认为该遗址可能是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址,目前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北省第五批文物。八月十四日,笔者随荆门市政协文化调研组到城河遗址实地考察后,回来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踏勘情况,对城河城垣及田园改造作初步探索如下。
     城河遗址坐西北向东南,位于东西两河交汇之阳,北倚荆山余脉长岗,南襟古扬水河湖漂移冲积平原边缘,距长湖7公里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部最高处海拔51.6米,最低处海拔40.5米,相对最大落差9米。城垣分内外两圈布局,形如一只卧龟,龟居内圈,内圈东西宽398米,南北长540米。外圈不含护城河东西最宽处880米,南北最长点1068米。龟头朝北,正对200米外一岗岭头,其形如珠,喻神龟朝珠。龟头有两口堰塘喻神龟吐液,龟尾正对东南城垣缺口处,尾后有一堰塘喻神龟撒尿,通过卫视图可以明显看出其龟形城廓。
     目前该遗址在地面有城垣遗存的只有宽窄不等的南垣,宽20至30米,高2至5米,外坡陡峭,内坡平缓,乍一看确为汉代以前古城垣无疑。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地理条件,结合水文资料分析,该城南垣可能并非城墙,而是古代一处以防洪功能为主的堤院,其龟形城垣乃古人逐步改造田园风水而形成古代很多城垣也是堤院,
    为什么说城河城垣是堤院呢?一是该城池除了南部低洼处有围垣,西北和东部高岗地面无城垣痕迹,只有两圈环似城垣的农田,故只能把南垣暂定为堤院。二是实测南垣内外田地海拔高度均为40.5米左右,通过稻田流向还可以看出河道过去曾经临城垣而流,从而推断现南垣内外一带原为河流或沼泽地,不利于筑城。从军事角度分析,即使筑城也应在东部900米x200米的高岗一线。三是现在把南垣东段缺口(龟尾)定为水门之说也不苻合实际,实测水门地段比中部城垣底部还高近3米,所以该缺口实乃堤院出入口,而非水门。四是根据该地水文情况分析,遗址西港上游承雨面积有30多平方公里,而西南河岸均高于南垣地面,稍遇洪水,城内外必积水为涝,加之该城距长湖只有7公里,河道纵坡不到4米,一旦长湖涨水内灌,将使该地洪水淹没时间更长。所以根据水文资料结合南垣内外地形状况分析,古人先于城垣西南筑堰导水,迫使河道南移近200多米后,再构筑南垣堤控制洪涝面积,所以南垣是院堤工程。查同治版《荆州府志》,古代像这种防洪堤院在江汉四湖地区有三百余处,只不过规划没有像城河遗址这么有喻意。如古建阳驿城垣也是龟形,团林镇孟港村的龙荡、鲤鱼田以及蒋家台田园风水改造工程比城河遗址更为浩大(见附文)。现代人不注意观察很难认识其中玄妙。
    按照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评析城河遗址龟形城垣布局,四象不高而俱全,东西南北均有近20条大小岗岭环列朝拜。其城垣北接长岗,南襟沃川,东岗高于城内2至4米,直下两水交汇处,西岭则逶迤直插西港。在古代农耕时期,人居高岗而猎,临水而耕,依河而渔,旱涝保收,堪为鱼米之乡,故千万年人气不衰,福祚绵长。我们还可以肯定民国以前当地百姓保护城垣意识很强,垣上必大树林立。如建阳驿南古城一样代代禁止砍伐城垣上的林木,禁止牛马畜类上城,以防破坏城垣水土,绝不是当今擅自在城垣上毁林、恳田、建房,否则城垣早已夷为平地了。
   总之,城河遗址不论是城是院,都掩盖不了它是一处田园风水宝地。其地下也许蕴藏着比屈家岭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因为汉代以前的墓葬一般都选择在高岗之地。宋元以后,墓葬才开始选择在四面有山环护的落穴之地。目前发现中部较低之处有汉代以前墓葬区,可能与古代江汉平原水陆变迁有关。根据四湖地区地质结构资料记载,自冰川后期,荆州以北两江携带泥砂沉积区,发生了充填式淤淀。先秦以后,荆江通过夏水、沮水、扬水、建水等多汊分流分沙向前推进,至唐宋时,云梦泽解体后沉积推到长江一线。 而汉江水量虽然比长江小,但含沙量“河水一石,而泥六斗”。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沙洋堤溃决,直到隆庆二年(1568年),才将溃口堵复,敞口达21年之久。这期间,四湖上区及中区以北地区有18年淹水,使得大量泥沙沉淀。可见城河遗址在先秦以前为云梦沼泽区。现在看城河遗址中部为汉代以前墓葬似乎低了,但在新石器时期却是高阜之地,故推断其城垣始筑期当在汉代以后,其主要功能为防洪。
     总之,现实的城垣及平面布局只能是一处堤院,不过古代很多城垣也是堤院若视为城池,人居应该在东部高岗一线和龟头西北200米外的圆珠上,有待仔细勘探后才能确定,也许会挖掘出比屈家岭文化更早的文化遗存。
000001.png
上图黄线为两圈龟形城垣,白色圆圈为神龟所朝之珠,白线箭头为城垣外围隔河来朝拜之岗岭。
444.jpg
上图黄线为原河道,理由是西南城垣外田地海拔高度比城垣内地面持平或高出城内地面。
古人先于城垣西南筑堰导水,迫使河道南移后,再构筑南垣堤控制洪涝,也可以认定西南城垣就是导流工程
所以在未筑城垣前西港曾经穿城而流,且不容怀疑。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20 07: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777.png
上图下黄圈内可能才是城,上黄圈为珠
0003.png
上图白圈为城河遗址,西北一公里为龙荡(挡)水库
22.jpg
222.jpg


确定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20 0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20 1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8-20 15:57 编辑

                                                               孟港村古水利田园改造探源
                                                                         李勋明
     孟港村位于荆门城南五十里,因孟子港而得名,查《荆门州志·古迹》篇,“孟子港,即建水,州西南五十里,唐孟浩然往来于此,故名”。孟子港为建阳河水系之一,它发源于荆门城西白果树沟,向南流经建阳驿再拐向东南注入长湖,古称建水。“孟子港”仅指环我老家不到五公里河段。
    孟子港流经我家老屋东北约五百米处突然向西九十度拐弯一里之后再缓缓折向东南,与东部四个大垱组成的龙形水系对应环抱,形成一块冲积平原,俗名“杨家畈”,春夏季节站在孟子港西的四岭山上下瞰杨家畈,稻菽滚浪,水耀天光,烟拂村舍,鸟翔眼底,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关于孟子港如何因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而名,我出生于孟子港大桥边,从小没有发现与之有关的遗迹,唯有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美丽田园风光至今记忆犹新,笔者现将其整理为文,一为存史,二为有心人从中找到孟浩然与孟子港有关依据。下面让我们先从孟子港古桥谈起:
    孟子港古桥由四座高约八米的条石桥墩组成,迎水面为棱形,其棱形桥墩有效分流了洪水,也降低了桥墩的阻水系数。桥面为木质整体结构,两头用铁链栓在岸上,遇洪水漫桥时,桥面如一块木筏随洪水涨浮而不至于被冲走。该大桥选址实在高明,桥基选择在一道天然石砍上游十余米处,有效减缓了桥基被洪水冲刷淘空。另外,孟子港从河岸到河床垂直深度约十五米,而桥墩高度只有八米,再高就会降底安全系数,古人把道路设计为顺河槽斜上,既避免了直上直下,而且有效缓解了桥面至河顶还相差七米落差的人行坡度比。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见古人在建桥之前,首先对其地质结构,河道水文等都经过了反复研究勘查。
    与孟子港弯曲对应的龙形水系改造由四个大堰(垱)组成,长四华里,平均宽度约五十米,蓄水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座小型水库,这条龙形水系头部为“鸟垱”,身部为“长垱”,龙肚有“肚脐堰”,肚脐堰向外延伸部分为“庙垱”,龙尾以下为“幺垱”。
   龙头部分名鸟垱,由龙脑、龙角、龙嘴组成,龙口向西临港,眼望不远处的一处港湾土嘴,其嘴天然如龙珠,喻蛟龙戏珠。龙口内圈有舌头堰,以象其真。唇上有水渠向前灌溉鲤鱼上水。鲤鱼上水由三块粮田组成,长约一里,鱼头为七斗坵,鱼身为弯八斗坵,鱼尾是五斗坵,鱼头七斗坵中原留有一堆土象征鱼眼。鱼尾埋有一块巨石,以镇其尾。鱼尾巴后面紧接着还挖有一个堰塘,中筑一堤分隔,名“双堰”。形如两滴水珠,喻鲤鱼跳龙门落下的滴水。
   龙头与龙身之间的隔断堤为“龙脖堤”。龙脖堤的桥洞象征龙的喉管,却建在后龙脖后颈处。老人说清初舒成龙治州时,站在河西的四岭山上看见龙垱塘荷叶在风中翻动,如龙翻鳞,命人将原埋在咽喉处的涵洞移到后颈处,以镇锁其龙。
     龙身肚脐堰处再向外延伸一条回肠水系为“庙垱”,环抱十余户人家,现名为“汪家湾”,长垱与下游的幺垱分隔堤设计为S形,S形堤布置方位为东北对西南向,使南北风吹来的浪滔不直接冲击S形长堤正立面。另外S形堤的布置也巧妙的形成了两只形象逼真的龙腿,可谓巧夺天工。
    龙身下部挖有一条形如男人阳具的水湾 ,象征蛟龙撒尿,向前灌溉几十亩农田。老百姓称之为“鸡阿子墱”,(“墱”在本地为安装水车的埠墱,这些埠墱的位置也有讲究,不是随意设置的),鸡阿子墱左右有田造型如卵,俗称“龙卵子”田。“鸡阿子墱”和“龙卵子”在当地男女老少祖传叫习惯了,也没谁觉得不好意思。
    龙的背部有一块荷叶岛地,名“蒋家台”,《荆门州志》有记。蒋家台四面环水,护城河直径约三百米,土城高筑,林木森森,房屋掩隐,台内有田数十亩,只有北边一条路可进出,古代装有吊桥。记的小时侯进台玩耍,房屋古朴,石墩散落,禽呜下上,野兔出没,风景宜人。
    孟港村的田园是古人创造天人合一之境的结晶,其中一路、一桥、一田、一堰、一屋都是围绕最佳人类宜居环境而规划。特别是路不求直,田不求方,屋必靠园,门必朝塘,全其自然,融其地理。如桥不求显,行人走到河沿才见其桥。从老蒋集向西走龙脖堤,沿鲤鱼肚,双堰,过孟子港桥两里多路,处处都是景观。庞大的龙垱水系改造更是有机融入了华夏民族奉龙崇龙的美好愿望。然而在这些优美的田园景观,在近半个世纪的战乱人祸中所剩无几。数百年的老屋被拆除,上千年的古树被砍伐,房屋随意乱建,道路随意改线,河坡随意种植。古朴的孟港石桥在修公路截弯取直中被推倒上移百米。龙垱水系被随意筑堤分割成若干块,龙口舌头堰崩入港中,龙身与龙尾的S形堤被取直。蒋家台在文革中护城河被改田填平,城廓消失,面目全非。昔日孟子港中的清流穿石,鳘伏沙滩,龟栖绝岩,龙垱中的绿荷摇曳,野鸭戏水,跃鱼飞燕,只能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逝去而永远逝去!
    最后再回到孟子港与孟浩然的话题,《荆门州志》既然记载孟子港名源于“唐孟浩然往来于此”。可以推断孟浩然当年一定为孟港当地做了点什么,那么他究竞做了些什么呢?孟浩然为襄阳人,曾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受荆州长史张九龄所邀为幕府,时间很短,不得意而离开。笔者认为,孟子港地处古沙阳至当阳的通道上,东距岳飞城六华里,西行四华里便是昔日与当阳玉泉寺齐名的普庵寺、赵家庙。孟浩然回襄阳走旱路也必经过这一带。他喜欢游山玩水,当他经过在这块河围龙抱之地时,必为其美丽田园风光所吸引。估计他在孟子港不仅有短暂停留,甚至为这一带的环境改造出过力,否则,后人是不会用他的名字命名地名的,当然这还有待继续考证。
                               见2011年10月9日《荆门日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20 2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仔细观察,城河遗址在未筑南垣前,原西港水直接穿城外流无疑。古人先于城垣西南筑堰导水,迫使河道南移后,再构筑南垣堤防洪,而西南垣就是最初的导水工程。我的理由是西南城垣外的河田地面比城内高。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96

主题

1384

帖子

207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72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8-8-22 08: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2

帖子

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8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8-8-29 13: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一下楼主,城河遗址坐落在原城河村六组,与双河村合并后叫双村村,而不是文中的龙当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5
QQ

IP属地:江苏省泰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泰州市 2018-8-30 2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wx_平常心_ARzEV 发表于 2018-8-29 13:57
纠正一下楼主,城河遗址坐落在原城河村六组,与双河村合并后叫双村村,而不是文中的龙当村。 ...

谢,修正稿时改过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749

帖子

76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62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8-9-10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河遗址的南面有一条小河,隔河与之对应的有一口堰塘,从图片上看堰塘里遍布着像蚯蚓一样的线条。其实这是楚人留下的文字。这满满当当一堰塘的文字就只是反复刻写着“楚王鄂郢”几个字。 城河遗址[url=].jpg[/url]
漳河故道.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749

帖子

76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62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8-9-14 12: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郢123 于 2018-9-14 13:23 编辑


这是荆州纪南城遗址上的一处干涸的堰塘。堰塘露出“楚王陈郢”文字。
楚王陈郢.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