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658|回复: 2

[古塔茶馆] 人与花心各自香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9-15 09:2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添加时间 : 2018/9/9 10:49:27
作者 : 麻城市张家畈中心学校 彭恩良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校园里到处是桂花香的味道,甜丝丝的。花蕊璀璨地闪耀在枝头,像金黄的小米粒。秋风拂过,落英缤纷,她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在空中施展最美丽的魔法。树下已是遍地淌金,树上依旧桂叶滴翠,空气中浓香远逸。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古诗有云:“一枝‘开在’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白天,走在校园里,看着挺拔的桂树,层层叠叠的碧绿中隐约镶嵌着一些琐碎黄白的小米粒。她淡然宁静,暗发悠香。走近一看,在树枝的叶柄间一串串、一簇簇的,满树满枝都是,她们团结地靠在一起,或三五朵或七八朵。她总是努力伸展着腰肢,把积蓄了一年的香味吐露出来,清香袭人,浓香远逸。一阵微风吹过,花香随风而去,香飘万里。我们都沉浸在这样沁人心脾的香味里,流连忘返。我们知道,好花美丽不常开,无论多么美丽的花,都会凋谢枯萎,唯有桂花馥郁的芳香却是冠绝芳菲,常驻人们心里。因为她把生命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最耐人寻味的芬芳。那是一种“身既死兮神以灵”般的不计生命地付出,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夜里,站在书桌前,举头望明月,低头赏桂花。皎洁的夜空如诗如画。时而淡云遮月,时而月破淡云。桂花摇曳,桂影斑驳,清香扑面而来,真有一番“云破月来花弄影,桂摇影动月含香”的神韵。清凉的夜,寂寞的心,站在窗前,任那一缕月光将我的身影拉得悠长悠长。凝望苍穹,清柔的月光如水般从云缝中洒出,轻轻地覆盖在桂花上,犹如披上一层层若隐若现的银纱,使原本金黄洁白的花瓣更加晶莹剔透。

    听说,月中的丹桂自古发幽香,而广寒宫里,桂高也有百丈,吴刚伐桂,桂愈愈长。她生在玉宫仙阙瑶楼旁,借得金秋三分色,偷得明月一缕魂,和着月中丝竹宫乐,更应该“独占三秋压众芳”,把如水的夜空点缀得更美更亮。月光轻洒在我的脸上,让我思绪流畅,忘记了清香,只觉月桂的清香与神韵将我的心灵碰撞,只留下,泪水覆盖脸庞和着月光闪耀。

    凝视着月光,回味着芬芳,心里暖流涌动。耕耘希望,播种梦想。古人三年一度的秋闱,十年寒窗苦读都盼着能够高登榜首折桂而归,而如今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青春吗?用有限的生命去诠释无限的希望与追求,带着桂花的神韵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清香的瞬间成为神韵的永恒,让桂花的神韵常伴左右,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古诗有云:“一枝‘开在’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编辑:白楚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9-15 09:2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的鞋垫
添加时间 : 2018/9/8 16:39:14
作者 : 胡 靖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母亲进入耄耋之年时,身体健朗,每年都要到城里来住上一段时间。去年以来,母亲再也不愿到城里来“享福”了,她说,年纪大了不能离开故土的,免得对儿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母亲想得远,我们只好尊重她的意愿。

    母亲虽然不来我这里住了,但每年都会雷打不动捎来对于我们的“念想”:那就是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鞋垫。当我捧着母亲亲手绣制的鞋垫时,不由得心跳加快,泪水也模糊了双眼。

    记忆中的母亲,堪称心灵手巧的乡村艺术家。小时候,塆里的女子快要出嫁了,找我母亲讨教女红针线活,母亲就特别指导她们剪鞋样、纳鞋垫、做小孩的头饰、虎头鞋,以及出嫁挂在床头的莲花八卦图。灵秀的村姑们经我母亲指点就开窍了,档次提升了,入耳的啧啧声让村姑们幸福极了。可惜的是,我母亲没有女儿,她只有我们四个大脚小子,一身手艺没法传人。母亲只有在这样的助人为乐中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打发了闲散而寂寞的乡下时光。

    小时侯,我想得到一双鞋垫是很困难的,原因很简单,母亲没有闲工夫。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家里大小事得母亲一个人扛着。她不仅要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劳动,洗衣做饭,挑水劈柴,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得起早贪黑到生产队上工挣口粮,犁田打耙,割麦插秧,开塘挖泥,修渠砌岸,一样都不能少!超负荷的劳动让我瘦小的母亲累出一身的病,急性黄疸肝炎、胃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接踵而至,但母亲没有倒下,她像老牛一样负轭前行。

    新年到了,看到邻家小孩穿着灯芯绒新鞋,我们眼馋死了,也盼望有一双母亲做的新鞋过年。但家大口阔,到了我头上常常是七拼八凑的一双“百衲鞋”,而漂亮的鞋垫更是难以企求。只有我父亲雷打不动得到一双,还有在镇上读高中的二哥也有特别的待遇。

    那年初冬,风烛残年的父亲走了。父亲的离去,母亲不单单是失去一棵大树,而是失去了一份责任,一份寄托。父亲在世时,母亲所有的精力都围着父亲转。而现在,她的责任没了,精神支柱坍塌了,她能忍受孤独和寂寞吗,我们都为母亲担忧。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我二哥、二嫂决定把母亲接到镇上中学一起住。母亲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家。这对于勤劳一生的母亲无疑是幸福的烦恼。闲不住的母亲没有事情可做了,她内心反而不舒畅,她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慰藉。

    母亲翻箱倒柜,把我哥嫂穿破的袜子都找出来,一针套一线,缝得平平整整,朴素如新。袜子补完了,母亲又想出新点子,她到做缝纫的侄女店里找来一大筐碎布,说是要重操旧业绣鞋垫,为我们儿孙留点“念想”。

    可别看一双不起眼的鞋垫,做起来可费事呢。母亲先要将碎片裁成一条条、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片,然后用刷子往门板上刷浆糊,刷一遍浆糊,就拿布片在门板上均匀地贴一层,再刷一遍,再贴一层,如此反复,再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使之干透变硬,拿来鞋样量过,再用新布蒙上,裹上白边,便可用来纳鞋垫了。

    绣鞋垫也是有讲究的,粗心大意的人针脚走得混乱不均匀,鞋垫就会不结实,图案也会走形;绣密了,垫在鞋里硌脚。更重要的是,图案要美得如艺术品。大多数人往往是用复写纸先将图案印在鞋垫外的白布上,拓好图案,不然无从下手。而母亲有她无比熟稔的童子功,她像一名高明的画师,对图案早已烂熟于心。她只是用自己大拇指长长的指甲在鞋垫上“刻”出一些似现非现的“印子”,然后就用二十四彩的丝线,精心在鞋面上描画出美丽的“心画”来。

    母亲的鞋垫,看似随心所欲,但其手法豪放,夸张,变幻,母亲不忘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对风土人情的观察,以及先人们口传心授形成的审美意识,幻化成她对人世美好吉祥的向往,表现出特有的质朴美、浪漫美和明快美来,因而母亲所画的图案都吉祥如意。什么喜鹊登梅,鲤鱼戏莲,双凤朝阳,二龙戏珠,花草虫鱼,应有尽有。

    听嫂子说,母亲在绣鞋垫的时候,简直是着了迷,大清早起来就开始做,从剪样构图再到绣花,她是一条龙完成,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连腰都不直一下。我哥嫂担心她       吃不消,就对母亲说:“妈,您歇会儿吧,长时间坐在那儿您会受不住的。”母亲却总是笑着说:“我不累,我要趁现在还健旺,多绣几双,我希望我的儿子、孙子、曾孙都能穿上我绣的鞋垫。这是我留给子孙们的一点念想呢。”

    难怪母亲在绣鞋垫的时候,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安详,她不仅将那美丽吉祥的图案绣进了鞋垫,还将自己的爱和希望也绣进了鞋垫。十七岁,我参军到了部队。临走时,母亲将两双鞋垫塞进我的军用背包里。一双绣着鲤鱼戏莲,传统的吉祥的寓意;一双是喜鹊石榴,图案非常鲜艳好看。新兵时期,我想家,穿上了母亲做的鞋垫,由于训练强度太大,不到三个月鞋垫就磨损得不成样子了。轮到第二双时,我再也舍不得穿了,一直珍藏到现在。

    如今,年事已高的母亲,再也绣不了鞋垫。闲暇或是情绪郁结时,我总会拿出母亲的鞋垫独自摩挲端详,总有种说不出的暖流在心间荡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9-15 09:3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少年读书时
添加时间 : 2018/9/9 10:47:34
作者 : 麻城市 刘霞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记得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才10岁。那时妈妈是村里的小学老师,我是5岁开始启蒙,小学是五年制,所以刚满十岁,我就要去镇上读初中了。镇区离我家有20多里路。那时,没有客车,也没有摩托车,爸爸就骑自行车送我上学。

    记得当时家里为我准备了一床棉被,一小布袋米。布袋是奶奶特意用大布缝制的,她还给我炒了一玻璃瓶花生米,一搪瓷缸咸缸豆,这要管吃一个星期。奶奶非常疼爱我,还特意将瘦肉切碎,多放香油,炒得干干的,给我装了一小玻璃瓶。这在当时可谓是奢侈品。此外,还带了一大包炒花生和红薯干,当做零食。

    记得开学那天,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带荷叶边的新衬衣,这是妈妈特意叫裁缝为我做的。虽然有些大,但是很漂亮,我特别喜欢。妈妈说我正在长个子,做大一点,是为了多穿几年。

    爸爸一大早把自行车擦亮,还给链条加了机油,然后捆上我的棉被和粮食,用粗绳子绑在车后面。我呢,背着一个大挎包,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就这样出发了。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学校。

    人很多,爸爸排队给我报了名,交了学费,找到寝室,安排好我的铺位,然后又去找教室。安排好一切,他跟班主任叮嘱几句之后,才离开。

    初到新环境,我非常害怕。之前从来没有寄宿过。下了晚自习之后,我回到寝室,打了一小盆冷水,洗了一下手、脸和脚,就钻到床上了。那时条件很艰苦,100多名女生共住一个大瓦房里。床铺都是用木板搭成的一排排的通铺,一个班级一大排。两个女生睡一个被窝,一床被子在下面垫着,一床盖着。最糟糕的是,寝室里面和外面都没有厕所,半夜起夜要去外面的柴草堆,找个隐蔽的地方解决。

    那时我们都很小,瞌睡大,刚开始每天都会有人尿床,但都怕羞,不敢拿被子去晒,就那样捂着。最可怕的是,如果半夜醒来,会听到很多此起彼伏的鼾声,还有人会突然坐起来,说几句莫名其妙的梦话,然后扑通一声躺下去。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害怕地蜷缩成一团,偷偷掉眼泪。

    和我睡一个被窝的女生,家里条件特别苦,一到冬天,她就会不停地咳嗽。但她学习却非常好,特别是英语,我每次都向她请教,我带的红薯干等零食也几乎都被她吃光。

    记得有一次,她说带的米快完了,咸菜也长毛了,约我下晚自习后偷偷跟她回家一趟。我那时也很想家,就欣然同意了。她家离镇上比较近,大约有两三里路。但是晚上没有路灯,黑漆漆的,我们就打着一把小手电筒,摸索着走过镇区街道,穿过山路,来到了她家。

    她爸妈见到我们,很高兴,也很意外。那时,她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很破旧,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我们吃。我记得他爸爸说,白天刚好抓到了一只刺猬,正好剥了皮煮着给我们吃。

    我们就在火坑旁边等着,熊熊的火燃起来,瓦罐里的肉飘出阵阵香味,我一下子感到了家的温暖。那晚吃的刺猬肉,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肉,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十分美味。

    为了防止被老师发现,第二天天没亮,我们就爬起来,连走带跑赶往学校,一路上我们还哼起了新学的歌曲《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学校,我们这一株株弱不禁风的小草,居然都克服了艰苦的条件,每天吃着咸菜盒饭,长成了一个个胸怀大志的少年。

    回首往事,倍感亲切。每到开学季,看到孩子们读书的好条件,我就会想起我们读书时的情景和那些故事,念叨给孩子听,希望他们能明白如何自立自强,并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