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7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炎帝神农故都
通过对雕龙碑遗址的出土文物进行分析之后,王杰提出:“雕龙碑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符合历史传说时代炎帝文化的特征,而且雕龙碑遗址具有原始都邑的特征和条件,这里就是炎帝氏族的都邑。”
此外,雕龙碑遗址共有三期,最早的一期年代距今不超过6300年,三期年代不低于4800年。而距今4000年—6000年,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从时间上看,雕龙碑也具有成为炎帝都邑的条件。
雕龙碑遗址一期为半地穴式建筑,到二期的时候,已经改为地上土木建筑,用石灰泥和红烧土块混合砌筑墙体,并用石灰涂抹房屋内壁。至第三期时,房屋的设计和建筑结构更加合理、规范,布局和谐,加工精细,地面发明、使用了混凝土材料,并用上了推拉门。
其中,第二期文化中,在建筑上发现的人工烧制的石灰是发现年代最早的,与现代房屋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性质相同。这比文献记载汉代使用人工烧制的石灰早约3600年,比考古发现西周时期有的房屋墙面和室内地面涂沫的用黄土、沙子和白石灰搅拌成的“三合土”早约近3000年,比在山西、河南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白灰面早约近1000年—1500年。
第三期文化中,又进一步发展了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和水泥一样。这表明在几千年以前,这里居民居住的地面,是用混凝土浇注的。据载,罗马水泥亦是发明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才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雕龙碑遗址发现的混凝土材料成分与现代水泥材料成分不会完全相同,但其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
王杰认为,这些独特发现不仅佐证了炎帝传说,而且居住区与建筑布局也表明了雕龙碑遗址已颇具都邑规模,因而“雕龙碑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符合历史传说时代炎帝文化的特征,而且雕龙碑遗址具有原始都邑的特征和条件,这里可能是炎帝氏族的都邑。”
汉光武帝故里
刘秀故里位于枣阳市吴店镇内,枣阳历来被称为千古帝乡。“天子真龙飞白水”描述的即是刘秀故里白水寺,襄阳市重点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湖北省2A级旅游景区。
“朝涉白水源,暂与俗人疏。鸟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李白的这首诗描述了刘秀故乡的田园风光。
枣阳境内有一条白水(即滚河),白水边上有一个白水村,这里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家乡。白水村的狮子山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它的山巅雄踞着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水寺。白水寺原名白水禅林,刘秀有一次率兵马路过此地,口渴难耐,于是进入院中找水喝。不料,水又黑又浑,刘秀问打水的道士是什么原因。道士说,刚才还清如明镜,一会就变得又黑又浑。刘秀有点泄气,哀叹苍天不助其一臂之力。道士说,不用着急,只要心诚,黑水准能变清。我这就淘出黑水,渗出清凉水你再喝。不一会,刘秀果然喝上了清凉水。此刻的刘秀,心明眼亮,清醒异常。从此,他招兵买马,高举复兴汉室、消灭王莽的大旗,经过数年的血战,终于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以洛阳为都城的东汉王朝。当上皇帝后,刘秀专程回到故里,重修庙宇,取名 “白水寺”。
白水寺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刘秀殿、娘娘殿。殿前楹柱有两则对联。
一为:九月重阳白水重光阳光生生照白水,三代尚文真人尚武尚尚唯真人。
二为:中兴炎汉无意炎运汉运炎炎属无意,大学明道灵山明德道德明明在灵山。
寺内存有“白水重光”石刻和今人书画。白水寺雄踞山巅,庄重古朴,气度非凡。周围苍松如画,翠柏夹道,山麓白水宛如丝带,明波映照天穹,颇有“白水飞龙”的气势。
为了纪念枣阳出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明万历年间,时人在城西关口立石碑一块,上书“汉世祖光武帝故里”。也是在明万历年间,枣阳知县张靖臣为纪念枣阳出了西汉更始帝刘玄和东汉光武帝刘秀这两个皇帝,在城西内观台立“古帝乡”碑一块。这两块石碑均收藏于襄阳市博物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