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9-21 08:0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19 12:30 阅读
天下禅林湖北黄梅县
五祖寺
【天下祖庭】【天下禅林】黄梅县五祖寺
五祖寺,原名东山寺,或东禅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五祖镇东山之上,地处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与九江隔江而望。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东山又名冯茂山,因山形如凤凰展翅,故又名凤凰山。山势磅礴,景色宜人。雄伟壮观的五祖寺建筑群就坐落在此。寺院由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于永微五年(654年),盛唐时,殿堂楼阁千余间,僧侣达一千三百多人。历代高僧辈出,人才毕聚。弘忍大师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东山法门",在佛教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被宋英宗御赐为"天下祖庭",宋徽宗御赐为"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禅宗祖庭。
天王殿
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殿门上方的"真慧禅寺"系宋真宗手书。天王殿门前的石级正当中,有一大四小五条精雕细刻的石龙,石龙活灵活现,恍然凌空欲飞,寓有神龙护祖庭、佑中华之意。缘阶而上,天王殿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歪头扭脸,憨态可掬,十分惹人爱怜。天王殿内主供弥勒佛全身坐像。后门上悬挂着昌明老和尚的手书"无住生心"四字匾额。
真身殿又名祖师殿,
为供奉五祖弘忍真身舍利坐像的殿堂,正面门上方悬挂原中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真身殿"匾额。真身殿殿塔合一,中部为正殿,后部为"法雨塔",即藏五祖真身处。"法雨"系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后来也用以形容高僧说法令人感服,能滋心田。法雨塔始建于唐代,并由唐代宗赐名。五祖圆寂后,真身供奉塔中。
次年,四众弟子又依塔建佛祖殿(后改名真身殿)保护法雨塔,此为佛教僧侣埋葬礼制中的最高规格。相传,北宋末年,蕲州被围,当地官吏百姓共同奉请弘忍大师真身入城护佑,住持了行随真身同去,最终使蕲州免遭兵火之灾。塔内原供奉的五祖真身,毁于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后塑有油沙像,"文革"初期又毁。1935年,重塑弘忍像,安置塔内,以供香火。
毗卢殿又名麻城殿,
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宋元符中重修。此后八百年间,历兴毁多达七次。现存麻城殿是明朝万历三十年重建,殿内造毗卢遮那佛像,殿名更正复称毗卢殿。
传说在明代,麻城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水旱、瘟疫灾难,老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五祖寺施粥赠衣,扶危济困,最终让老百姓脱离苦厄,麻城县百姓遂发愿建殿。麻城县距五祖寺二百余华里,所需砖石皆肩扛人抬、递相转运而来,千辛万苦建成此殿。清乾隆四十三年《黄梅县志》中"毗卢殿于明复修,由麻城县人捐作,凡麻城人朝礼五祖寺时,每人必背一砖一瓦 ,故称麻城殿。"似乎也与民间传说相契合。
大雄宝殿是五祖寺的主体建筑。
始建于唐大中年间。现大殿为1988年修复,门楣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写。其两边分别挂着"得大自在"(本焕长老题)、"万德庄严"(杨德清书),后门上方悬挂着"度一切苦厄"匾额,是昌明老和尚手书。另有隆醒法师手书"万象更新",纯一法师手书"紫气东来"红底金字大匾。大雄宝殿的外墙上,分别绘有弘忍大师及其弟子的修行故事,把东山修行的故事向您娓娓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