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文讲述了一个朴实而又感人的驻村扶贫干部的故事。近日,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在《巾帼脱贫故事汇》中登载了东宝区文峰中学彭艾丽老师的动人事迹,发出了网络投票的倡议,号召全体市民向巾帼模范学习。
“不辞长做珍珠人” ——扶贫干部彭艾丽的故事 “但得众生皆为安,不辞长做珍珠人”,这是东宝区文峰中学教师、驻村扶贫干部彭艾丽的幸福感言。 2016年春,身患甲状腺癌的彭老师带着人生梦想,主动请缨来到东宝区仙居乡珍珠村驻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来,体弱多病的她扎根乡村,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得到了珍珠村109户村民的信任,2017年底被授予“荆门市优秀驻队队员”。
进农家门,送国家情 “扶贫先扶志,只有老百姓充分了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心中有了着落,才会有更大的内生动力来脱贫。”这是彭老师走访全村老百姓后的肺腑之言。“有的贫困户怕脱贫,因为家里有病人、残疾人、老人,他们这一类人对家庭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怕脱贫以后不能继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彭老师如是说。她就利用市、区、乡各级政府督查扶贫政策享受情况的契机,采用表格的形式将每一户享受的国家扶贫政策统计出来,入户和贫困户一一核实、确认后装进贫困户的档案袋。她说,这样做,一是让脱贫的老百姓相信“脱贫不脱政策”的扶贫政策;二是让贫困户明白自己受到国家的关怀,自己需要鼓足干劲加油干;三是让贫困户懂得感恩。 2015年脱贫的老杨夫妇,两个女儿出嫁。老杨2017年腿部骨折,妻子老刘今年初被诊断为尿毒症初期。夫妇俩找彭老师要求参加评低保。彭老师晓之以理,把国家政策分析给他们听后,他们连连表示,“低保我不要了,我今年住院花了9000多元,国家报销了7000多元,这就是脱贫不脱政策啊……”
晓农家事,解农家难 珍珠村地处山区,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以两轮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为主。村里老百姓哪家遇到困难了,不会忘了彭老师。这家要打米,那家要榨油,有人要买农药、购种子,只要给彭老师带个口信,彭老师一定回复能办。 五保户老罗82岁,住房是危房,但他舍不得自己的旧窝。村委会把他送到福利院,2016年,他从福利院跑回来了。之后,村委会把他安置到村委会旁的农户家里,他又溜回去了。彭老师利用学校校长蔡涛到村调研扶贫的机会,带领他们实地查看。蔡校长立刻联系乡、区各级政府来解决。经多方研究决定,为村里所有五保户建集中房。
彭老师是村里群众的贴心人。她给子女不在身边、出行不便的85岁老人罗爷爷送药长达八个多月;她为珍珠村的雨洁、旭东等十多个中小学生送过草稿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学校为贫困户买有农小保,在70多岁的王芳莲、60多岁的曲桂英意外受伤后,她先后联系保险公司……
谋产业事,寻发展路 针对珍珠村贫困人口年龄情况和村里自然条件,年初,彭老师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户走访,和贫困户共同商量以发展庭院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制订帮扶计划、签订增收协议,年底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入户验收后根据奖补方案算账。 彭老师还鼓励贫困户想办法增收。比如,彭老师帮村民销售魔芋豆腐几百斤;她利用朋友圈帮农户推销土蜂蜜…… 近几年,村里面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员活动阵地焕然一新,光伏电站已经发电60000多度,电网改造完成,新建移动信号塔2个,电信光纤入户,通村公路正在建设中,饮水工程已经完成40%……党支部2018年纳新一人。这每一项工作里,都有彭老师的身影。(吴兰艳 谭永红) 来源:荆门日报 文明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