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9-28 10:1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梅广播电视台
大鱼号
11小时前
关注
2016年11月28日,县十四次党代会结合黄梅实际,顺应黄梅发展大势,提出了“三化三区”的发展战略,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以小池为引擎的沿江改革创新先行区,以五祖为重点的禅文化生态旅游区。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我县将其作为“三化三区”的首善之区来打造,取得明显成效。为集中展现近年来我县在加快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变化、新面貌,从今天开始,本台开辟《美丽县城共建共享》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期:三区共建 黄梅自有“城市范”。在县城规划建设上,和“三化三区”发展战略相吻合,一区划为三区建,统筹各种建筑生产要素和资源,着力打造老城区、黄梅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协调发展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秋分时节,大地流金,县城区“一河两岸”尽显秋日醉人美景。逐渐褪掉了夏绿,岸边各式绿化树开始换上了金色的秋装。花儿在风中摇曳,黄中泛红,分外妖娆。这些日子,园林工人在河面上养起了睡莲,即净化水质,又妆点了秋色。
采访市民:一河两岸,一年四季,季季有景,秋天的话,水面上睡莲都开了,有江南水乡的味道。
记者出镜:从一河两岸,一路走来,我们来到了位于城东的马尾山上。大家顺着这个方向俯瞰黄梅县城,到处高楼林立,山环水抱,我们发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有城市范了。朝这个方向望去,我手指的方向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黄梅高铁东站。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构建,安九、黄黄两条高铁将在黄梅交汇。这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将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黄梅也由此成为湖北省际边界非常重要的区域性高铁枢纽。
城市的发展变化,最直观的反映在建设面貌上。按照“畅通一环、扮靓二环、拓展三环”的规划理念,我县着力抓配套、上档次,加大一、二环线以内城市交通路网、公园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造老城区。投入5 亿元,升级改造站前大道、建陶路、四祖西路等十条城市主干道。今年五月站前大道(一期)工程全面峻工,二期周岭段也将在今年年内全面完工。
采访站前大道东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周岭段的改造全长1000米,工期7个月,目前已经完成了路基、管网工程。
和站前大道二期同步进行的,还有古塔西路、嘉隆路(延伸段)道路黑化工程。包括水电、通信网络在内,道路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只单一地注重规模、速度,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扩容提质、内涵发展。最先感受到改变的,是城区百姓。
采访市民:这条路(嘉隆路)修起来,和以前是天壤之别,以前路又小又窄,送孩子上学,没有办法走,改造以后方便了很多。
就在这几年,我县还挤出财力,对老县河、岳湾河、魏凉河、王桥河、无名河等“一干四支”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治理城区水环境,解决了排水排污难题。今年县供排水公司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供水保障上。针对市民反映水质不达标问题,城区现行使用的PVC供水主管道,都将换成环保达标的PE管,确保广大市民喝上放心水。
采访市民:PE管比PVC要好很多,管子厚,水压提升很多。
采访县供排水公司总经理刘慎:我们将做好供水保障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一水厂改扩建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城区老化的供水管网改造,三是加快供水设施设备的改造力度,开通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提升供水服务能力
生态高颜值,建设高品质,近几年来,县城老城区的改造都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畅通一环是为了更加尽善尽美地扮靓二环,而扮靓二环,使得拓展三环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今年已经启动建设的三环线, 与黄梅经济开发区和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的高铁新区实现交互对接,必将黄梅发展引入快车道。
记者出镜:久居黄梅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黄梅只有一环线,现在有了二环、三环线。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三环线和迎宾大道的交汇处,随着城区框架的不断拉大,105国道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线,现在规划的三环线就是将来105国道的过镜路段,全长10.3公里,三环线建成以后,城区面积将扩大10平方公里。
采访县交通局副局长聂时新: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南三环2.08公里实验段的施工,今年年底可以全面启动工程建设,预计在2020年全面建成通车。
道路是城市的筋骨,作为进出高铁新区的快车道,三环线的建成,不仅优化了城区路网结构,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区道路、人居环境的破坏,还可作为我县引入外部发展资源的主要通道,实现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的无缝对接。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从当下开始,融而不乱,让黄梅县城脱胎换骨。
采访县住建局局长柯新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市政路网、城区水网、城市绿网建设为基础,提质改造老城区,加快建设高铁新区,服务壮大经济开发区,高标准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城区功能大提升,让城乡内涵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三区融合,黄梅在前进中闪亮,在开放中崛起,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在鄂东大地璀璨呈现。
本台记者:陈洪彬 柯森萌 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