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67
版主
   
- 积分
- 896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笔不从心
刘继智
许多日子,我总是有一种感觉:自己冥想已久的东西,或者是故事,或者是人物,或者是某种具体的物象,那些东西总在撞击心扉、叩击心灵,甚至快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于是静下心来,可是伏在案前,就是写不出来、敲不出来。
想写而又写不出来,心里真的很痛苦,很无奈,情绪很烦躁,甚至呆头呆脑、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这是写作的苦恼,这种苦恼谁能知晓、谁能明白,这种苦恼就是瓶颈,是一个难以开启的闸门,当思绪的闸门不能够正常开启的时候,对于每一位写作者来说,就像走进了一条长长的峡谷、一个死胡同,就像进入一处漫长而又难得见到亮光的山洞。
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写作是慢工出细活的行当,它需要才情、需要积累、更需要沉淀,可惜,长期的沉淀会消磨写作者的意志和毅力、才情和灵感,会让写作者失去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失去了这一切,写作者就是盲人摸象,无从施展。
对于社会、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之中的人或者物,我们得时常要去感悟和参透,得处处去反思和反省,力求从中发现什么、感知什么,思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必须透其表象而深入本质、透其肌肤而深入骨髓,必须挖掘它的秘密所在,必须窥视它的灵魂所在,这种悟性,又是靠作者的思想和认知水准左右的、支配的,站得高则望得远。所谓高屋建瓴、临空驾驭、高瞻远瞩、俯仰山川,就是这个道理,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准有多么的重要。
认知出现了偏差、认知有问题,你整个写作的方向和目标就出现了偏差,就暴露了问题,你再怎么写,也写不出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写作是苦行僧,自从走上了这条贼船,就预见了它的艰难和曲折、孤独和痛苦、苦恼和纠结,甚至是暗无天日,与人离向,有时候虽然有偶尔的光明闪烁,但马上就会消失,马上就会沉入低谷,它是反复的,它是波状的,决不是一条直线向前延伸,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感到前面的路没了,前面的目标没了,找也找不着。
抛开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不说,我们写作时依然还是顾虑太多,也许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有些拔苗助长的味儿,也许我们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怕写作意外的阻扰,所以写起来就感到思维受阻,不是那么顺畅,笔不从心。
“一年能成庄稼汉,十年难成写作人”,我套用家乡的一句俗语,生意难做,写作更难为,许多写作者在初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顾忌太多,写起来往往洋洋洒洒、激情澎湃,这除了写作的才情外,还有他们对于写作的初步认知:总以为写作是很轻松的事,就是直抒胸臆罢了,一旦他们写多了、写久了,也许就越来越觉得,写作这行当,其实并不轻松、其实并不简单、其实很不容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一句名言,但是,对于我,依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太难,写作,只有一步步慢慢向前移进,流出的汗水,留下是一个个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足迹,那是写作者苦心经营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未必就有读者、未必就一定有看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