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667|回复: 0

[吴风楚韵] 黄梅挑花的朴素之美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10-13 17:5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添加时间 : 2018/10/13 15:18:00
作者 : 聂援朝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流淌着美的韵律,闪烁着美的光影。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劳动在创造了人的同时,也创造了美。

然而有一种美,她美得很古朴、很原始,于粗拙朴实的一针一线中显现出具有抽象画派的风格意象,闪现着随意洒脱的艺术想象之美感。这种美的创造者却是一群大字不识的村姑农妇,仔细想想:哦!是劳动,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她们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摹写和挑绣的审美意念,通过一针一线,绣在这一方方土布上面了。

这,就是有着“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之美誉的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没有苏绣那么精细素雅,没有湘绣那么丰富饱满,没有粤绣那么色彩浓郁,没有蜀绣那么浑厚圆润。然而,她的古朴典雅的大气,她的原始而混沌的美感,也确确实实地征服了天下所有爱美的人们。

我很惊诧于黄梅挑花一般在黑色的底布上挑绣出简单的线条,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感并赋予美的内涵。倏尔,脑海里出现精美的楚国漆器,没有更多的色彩,黑与红,厚重与热烈,神秘与欢快,却创造出一流的色彩组合。直到现在依然透出浪漫、神秘、厚重、典雅的艺术韵致。

这是一幅《迎亲图》,它的中心花是《凤追凤》。你仔细看看,四只凤凰围着、飞着循环追逐,永无止境。

凤凰,那是楚先民的图腾啊!

为什么是四只呢?是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还是说昼夜晨昏一日四时呢?凤凰是美丽、幸福、高贵而生生不息的象征。让她伴随着我们的一对新人,幸福在时时刻刻一直到永远。这寓意多么美好而深远啊!

美,是没有国界的。

就是这样一幅黄梅挑花作品《凤追凤》,以其精巧的图案、精美的设计、精湛的技艺,在1938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1954年波兰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上获纪念金奖。黄梅挑花,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的长江之滨,在鄂东的黄梅县,还有这样一群艺术造诣直上云端的民间艺术家。

黄梅挑花的美,出自黄梅独特的地理位置,出自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出自这里勤劳善良的农家女子们的心灵手巧。黄梅的下乡,蔡山、新开、胡世柏一带,是广袤的长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旧日寻阳,周瑜演兵;江心古寺,手摘星辰。历史上的文脉武道,都能在这里找到旧日的佐证。

黄梅挑花为什么美?她融入了创作者的无数心血和情感。在长期的艰苦的日子里,在苦苦劳作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情感需要抒发。少女怀春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将内心的感受以物化的形态表达出来。

“二绣手巾两面花,姐想情郎郞想她;乖姐想郞人勤俭,郞想乖姐会挑花。”情歌里唱出什么来了啊!会挑花曾经是鄂东黄梅姑娘心灵手巧的象征。

“挑花手巾四四方,打个疙瘩丢过墙;千年不见疙瘩散,万年不见姐丢郎!”这个已经超出挑花,是姐对爱情忠贞的誓言。

黄梅挑花为什么美?粗织的大布,粗纺的彩线,简单的线条,构成一幅幅表达丰富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的图案。创作者直接在大布上依靠想象,挑绣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无形中契合传统中国画创作中的简约、生动、含蓄而又神似的原则。于粗拙混沌之中感悟到一种至真至美的享受,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审美境界。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诗词有比兴之美感,国画有写意之神韵。作为吴楚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手工艺精品的黄梅挑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959年,人民大会堂竣工,湖北厅的装饰要体现楚文化的特点,省里的专家反复筛选,最终选定黄梅挑花作为湖北厅的内装饰品。为此,省里的“湖北厅布置领导小组”,在黄梅孔垄东风服装厂加工制作挑花绣品。从蔡山、新开等地民间聘请20余名挑花高手,在陈少平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人民大会堂装饰绣品的创作任务。黄梅挑花这一民间绣品,从而登上大雅之堂。周恩来总理在看到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窗帘、桌布、沙发方巾等黄梅挑花绣品之后,大加称赞,感叹不已。每逢有外宾到访,他都要反复介绍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写意的绣品”,世界上再找不出第二家。

1995年9月,第四届全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黄梅挑花能手周桃荣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献艺,精湛的手艺引来一片喝彩,一幅尚未完工的小方巾被一位外国友人以800美元当场收藏。

2006年,黄梅挑花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认黄梅挑花艺人石九梅为黄梅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使黄梅挑花这个民间艺术的奇葩得到保护和传承。

美学家王朝闻曾评价黄梅挑花:看湖北民间艺术品黄梅挑花,仿佛是在读富于幻象的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王老的评价,无疑是对黄梅挑花在中国民间艺术品中所占地位的充分肯定。

其实,所谓“经典”,最初并不是出自什么“艺术殿堂”,而是来自民间的。流传几千年的《诗经》,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十五国风”,也就是来自乡野民间的民歌民谣。而素为人们赞叹不已的《楚辞》,也是屈原等人搜集整理楚国的民间语言和歌咏风格,予以艺术加工得来的。同样,来自民间的黄梅挑花,风格淳朴而含意深远,线条简单而意蕴悠长。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升华,一步步地跨入民间手工艺品的经典行列。

黄梅挑花,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间手工艺精品,承载着黄梅县劳动妇女千百年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承载着心灵手巧的黄梅女儿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挑花创作技艺的精华,正以全新的面容向世人展现她那神奇的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