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城向日葵 于 2018-10-22 12:06 编辑
用月湖桥改建复线思维解决庙山交通瓶颈难题
庙山交通受地理条件限制,北面民族大道和大学园路两路回合,南面阳光大道和江夏大道两路回合,从庙山管委会至华一寄宿学校共用一条江夏大道。此路段北有汤逊湖,南有庙山商业集中网点、多所大中小学校、密集的住宅小区、医药产业园等多家企业等,仅本地区就人口和车辆密集,还要承担江夏纸坊、五里界等方向往返于市区及东湖高新区的车辆交通,道路状态好的时候仅早晚高峰期有堵车现象,遇到道路维修,就会堵成一锅粥。此路段因属汤逊湖软基地层,路面状况稳定长的可维持半年,短时刚刚前脚维修完,后脚就又出现破损,这样修修补补不仅仅劳民伤财,浪费大量国家和纳税人的钱,更是因维修堵车浪费出行人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这笔账比维修费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所以,庙山地区居民呼吁修建地铁的声音在武汉市最为激烈,地铁9号线因修建武咸城际铁路而搁浅,此期间方案又反反复复,时而经过,时而分道扬镳,现在好不容易新的方案再次确认经过庙山地区,只差最终的官方批复了。这是一个好消息,但什么时候实施恐怕需要一个慢长时间的等待,四年的建设周期,还会成为拥堵期。即使地铁建好了,路面的交通拥堵问题并不能减少,还会随着周围人口的聚集进一步增加。所以现阶段先解决路面交通基础设施尤为重要,为修建地铁提供便利条件,也为日益增长的交通流增加路面。 个人建议按月湖桥改建复线的思维解决庙山交通瓶颈难题。即:从华一寄宿学校至庙山管委会,在武咸城际铁路东复建江夏大道由南至北的单行线,原此路段的江夏大道改为由北至南的单行线和非机动车专用车道。新建的江夏大道单行线采用桥梁接地的方式建设,高度可高于现江夏大道0.5-1米,在路东留2个进出入东边区域仅限右行的上下匝道,路北段在澳门山庄设一处红绿灯调头,南段在阳光大道至华一寄宿江夏大道段设一处红绿灯调头处,两调头区间禁止互通,但可设互通的连接处,像高速公路一样平时用栏杆隔离,仅供道路维修期间临时借道通行。此路段在现江夏大道至阳光大道路口、澳门山庄和凯迪公司三处保持水平,其他部分采取东高西低。 在地铁9号线未建成之前,在武咸城际铁路庙山站附近等地方设2个过街人行天桥,供庙山区域人员过马路,禁止路面横穿,既是安全通行的需要,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采取桥梁接地建设主要是考虑该路段属软地基层,很难保持路面稳定,反反复复维修不如一次性加大投资,建地下桥梁桩,再架设桥梁铺设桥面。这样即使老江夏大道维修,新江夏大道还可以作为临时南北通道。 另外,江夏大道庙山段武咸城际铁路东的房屋楼层不高,很多部分是院墙,主建筑离路面距离较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汤逊湖水面,这样拆迁量不是很大,架设桥梁施工也很方便。汤逊湖桥面也要高于原来的汤逊湖桥,在凯迪公司门前落地,避免2016年汤逊湖湖水淹路的尴尬窘境。 路线可看下图红线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