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风过境 于 2018-10-30 23:48 编辑
2018年10月最后的一天,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在港逝世,享年94岁。
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完成了长短篇武侠小说一十五部。金庸先生也用一幅对联,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概括,这幅对联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有三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的情节均与襄阳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浓厚的地域特色,独特的文化魅力,一部部影视剧赋予了襄阳城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
早在几年前,曾有媒体邀请金庸回答了读者提出的100个问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真实世界的武当少林,和笔下世界有何差异?金庸先生答道:“少林寺我在1982年去过,寺里和尚的武功肯定没小说里写的强,寺院也没我写的大,寺里收藏的古本秘笈,讲练功的也少,大多是一些药方……至于武当山,到现在我还没去过,武当山的真武观请了我好多次,我也没去。我本来还想去郭襄的出生地襄阳,可是因为坐火车不舒服,也没有去。”
虽然金庸先生一直未能来到襄阳,但是他对襄阳的评价却很高,曾赞美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在他的笔下,郭靖夫妇在襄阳城被蒙古大军攻破后以身殉国,留下了悲壮的一笔。而历史上的“襄阳之战”则更加惨烈。
历史上的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襄阳之战之后,南宋没有几年便迅速的败亡了,到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南宋灭亡。
浙江海宁查氏是书香门第,祖籍古徽州的金庸先生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他曾提到“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想来家国情怀也是老先生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襄阳城的一大缘由,经历了战火的他,用一直生花妙笔写出了江湖儿女的家国情怀。在他的笔下,国才是一群江湖儿女的至高情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载酒行”的侠客气质,倾盖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侣,无不令人心向往之。
直至今日,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高峰,金庸小说传达的那些信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
这一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期待,正是今天以及以后我们还会谈论、还会继续热爱金庸的理由——无论你有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你都抗拒不了这样的精神底色。这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召唤。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我们都在时间的浪涛中,汹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