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54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奥地利人掌掴中国司机
我来讲个不咸不淡的小故事,据说事情是真有其事。但我讲的是故事,敬请诸位不要对号查座。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末叶,地点是在中国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河畔的一座小城市,距城区七公里的汉江干流上,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正在施工。这是在建造一座水电站,整个工程的核心是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厂家是奥地利的一家公司。合同约定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及调试的全过程,奥地利制造厂家必须派专门技术人员亲自参与安装,负责安装工艺技术把关,并对安装质量全面负责,于是那一天汉江河畔的那座小城,就出现了五、六个高鼻子凹眼睛的奥地利人,他们年龄都不很大,也就三十岁上下。他们都不懂汉语,有一个翻译经常陪着他们。他们在市区的住处距离工地有七、八公里,业主单位安排有小汽车专门接送他们,接送他们的汽车司机就成了这几个奥地利人在中国工作期间接触比较多的人。
奥地利人好像也属于德意志民族,德意志人普遍具有严谨而呆板,敬业而勤奋的特点。这几个奥地利人在工作期间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操作,一丝不苟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亲力亲为,从工地下来身上往往沾有油污,完全是普通工人模样。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对他们都赞赏有加。闲暇时候他们也到市区转悠,有时坐人力三轮车逛街,后来有好几辆三轮车经常围在他们住处的院子门口,抢着拉他们逛街,因为同胞顾客一趟只赚两块钱,拉这洋顾客一趟少则一张大团结,稍微多跑两步就是两张大团结。
经常接送这几位奥地利专家的汽车司机,其中有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前两年他还在农村开拖拉机。他有一个亲戚在这个工程业主单位挺吃香,直接把他招进挺吃香的业主单位当小汽车司机。一般来说,小车司机都挺牛逼的呦!这位拖拉机手成长为小车司机以后,很快也牛逼哄哄。刚接送奥地利专家那阵。小伙子也是慬慬慎慎,礼礼貌貌。时间长了,熟悉了,也就随便了。看着这几个洋人从工地下来每每污渍斑斑,与一般打工仔一模一样。于是就想着调侃他们一下。
“瓣闷”是聪明的乡下娃,戏弄傻乎乎的乡下娃常用的土语。成年人都知道这是骂人的,是不能用这种侮辱人格的土语开玩笑,调侃人的。但是这位小车司机自我感觉大概是相当牛逼,看着这几个洋人穿着油渍斑斑的工作服,呆头呆脑连个中国话都不会说,真是瓣闷。心里这样想,嘴里也对着这几个洋人说了。起初洋人听司机称呼自己“瓣闷”,很茫然,也没很在意,后来又听司机这样称呼自己。从司机的说话表情,他们感觉到“瓣闷”不会是好称谓。于是他们向翻译请教。翻译告诉他们说,这是侮辱人,骂人的土话。
牛逼的小车司机没有料到,那几个洋“瓣闷”已经通过翻译,基本懂得了“瓣闷”的含义。而且那个最年轻却身材最高大的奥地利人,肚子里已经窝着火了。
这一天,也没弄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小车司机有意无意的对着几个奥地利人又说了一句“瓣闷”。话音刚落,最年轻的那个奥地利人,伸手给了司机一个嘴巴,吓得司机连连后退,这一巴掌虽然下手不狠,毕竟是外国人动手打中国人。翻译很快跑了过来,与打人者哇啦哇啦互相说了几句,眼看挨打的司机已离开现场无踪影了。翻译大声对围拢来的人说:“没事啦,没事啦!都散开吧。”大家看着确实没事了,确实没有热闹可看。于是纷纷散去。
一个奥地利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打中国司机一记耳光。打过之后,事情也就过去了。正如翻译当场叫喊的“没事啦,没事啦!”事情过去了,当然也就没事了。如今我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编成故事讲出来。只不过是闲着没事,想编个故事,别无他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