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604|回复: 1

[今日襄阳] 他山之石—两所名校入驻打开威海人才培育通道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6

主题

38

帖子

6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1-6 2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所名校入驻 打开威海人才培育通道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门兆英见证威海高校筹建过程

  威海网讯 (记者 李林 张祯)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时,两所全国名牌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已入驻威海,这在当时的全国地级市中很少见。

  两所高校的设立,既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的决断,也是高瞻远瞩的选择。它们为地级威海市的高等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地级威海市30年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然而,在30年前的威海,办好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地级威海市的成长,山大(威海)师资力量日渐强大,为威海输送了大批人才。

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的哈工大(威海)校园风景如画、设施齐全。

  决心 典房子卖地也要办大学

  年逾八旬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门兆英,是山东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筹建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经历了两所高校办学、筹建的全过程,也切身地感受了当时办学的艰难。

  两所高校筹建前,威海只有一中、二中以及威海技工学校,没有中等专业学校,更没有高等院校,高等教育事业一片空白。

  当时的威海人才缺乏,每年分配下来的大学生寥寥无几,且基本是财会和医务人员,工科大学生人数极少。门兆英回忆,除了分配的大学生之外,再想引进人才得靠“买”。

  大学生可不“便宜”,一个大学生少则一万多则两万,还不一定能“买”得来。那时,威海正处在地级市筹建前夕,财政资金有限,想要大力发展事业,靠“买学生”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实在是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

  办学,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市领导在一次开会时说,我们办大学的决心已定,就是典房子卖地也要办。”门兆英说,那时候,全市上下弥漫着一股非办大学不可的韧劲,各个部门也非常支持,大家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大学筹建领导小组迅速成立起来,组员们还拥有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虽然财政不宽裕,但政府相当重视办学一事,专门给我们配了一辆车,方便我们开展工作和联系各处。”门兆英说。

  奔波 考察多所大学选择目标

  办大学,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大学来合作。门兆英说,市委、市政府的设想是,要办就要找名牌大学,目光要远,起点要高。

  众人一致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由门兆英带队,前往考察。从吉林大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门兆英等人在东北三省一共考察了7所大学。综合考量后,大家认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为理想。而在山东本省,山东大学成为首选。

  “咱们看上了人家,这工作只做了一半,还得人家愿意来才行。”门兆英说,为了争取让高校来威海办学,他们开始了艰难的谈判之路。

  门兆英第一次去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合作办学,就碰了壁。“学校领导一听我们的来意,就拒绝了,说他们自己也正处在发展时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外面办学。而且,办学得花钱、得投资,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门兆英说。

  与山东大学的合作办学也不顺利,好在山东大学内部有不少威海人,通过他们来沟通,门兆英等人与校领导谈得比较顺利。但要不要敲定合作办学的意向,校领导仍然犹豫不定。

  合作不顺,让门兆英等人陷入思考,大家开始琢磨,究竟应该用什么条件去吸引大学来威海办学?

  “我们总结了一下威海的优势:天时地利,冬暖夏凉。”门兆英说,而且,威海还提供土地和通路、通水、通电。

  开出这些有利条件,再去山东大学洽谈时,校方非常心动,很快表示要到威海考察一下。不久后,哈工大也派了人来考察。两所高校对威海的环境非常满意,合作意向基本达成。

北上 用办学诚意争取教育部支持

  眼看就要签协议了,却赶上教育部要对大学规模进行调控,办学一事很有可能就此搁置,这下可急坏了大学筹备组的人。

  “那时候是真着急。”门兆英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与当时的山东大学校长刘玉柱决定去北京,找教育部部长汇报办学一事,希望能争取到转机。

  “庆幸的是,合作办学的路子,得到了教育部部长的认可,他建议我们先稳住脚步,再慢慢寻求发展。”门兆英说,如此一来,威海与山大的办学才基本敲定。

  与山东大学不同,哈尔滨工业大学不归教育部管理,而隶属航天工业部,门兆英又辗转找到了航天工业部部长。“部长一听,认为这个办学的路子非常好,于是积极地推动哈工大来威海办学。”门兆英说。

  1984年,威海跟山东大学签订协议,1985年,威海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也签订协议。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历时近三年,多次北上,辗转各地宣传威海,终于把山东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所名牌大学引进来了。

落户 为威海发展不断添加活力

  两所高校入威时,市委、市政府各给了1800万亩土地用来建学校。土地很广阔,但却一片荒凉: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不通车。市里就发动机关部门、企业等人员义务劳动,为两所高校打好了筑路的基础,又给学校通上了自来水和电。

  1985年,山东大学(威海)对外招生,全校1个班、45人,如今,山东大学(威海)在校生1.6万多人;1988年,哈工大(威海)也开始招生,如今,在校生达到万余人。

  回首往事,作为两所大学筹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门兆英不由得感慨市委、市政府当年合作办学的决策正确。“当年办学时,威海虽然是县级市,但赶的时机好,因为如果等成立了地级市后再办学,国家对高校规模有了严格限定,咱们不一定能办得成。”门兆英说,两所大学的筹建,给威海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30多年来,随着地级威海市的成长,两所高校也不断发展,师资力量日渐强大,为威海的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在门兆英看来,两所名牌大学的成立,让威海这块昔日的“文化沙漠”开出了希望之花,也让威海建设文化强市的梦想,有了坚固的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5

主题

272

帖子

300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0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8-11-7 1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