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昌男子李中文返乡创业养龙虾,带领村民共致富(图)
李中文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养殖技术,免费传授给大家。
54岁的李中文是孝昌县小河镇新堰村村民,2014年返乡发展龙虾养殖。第一和第二年养殖的龙虾死亡惨重。但他没有放弃。2016年他参加了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村委会主办的《稻虾养殖技术》培训班后,总结经验迎难而上,终于在龙虾养殖上获得成功。脱贫后的李中文没有忘记周边的贫困村民,他把自己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养殖技术,免费传授给其他养殖户,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11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李中文时,他刚刚在虾池边给龙虾投放玩饲料。“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李中文告诉记者:“这20亩标准化的稻虾养殖池,把稻谷抛开不说,仅小龙虾一项,纯收入每亩2000元,一共为了创收4万元!再加上种稻谷和冬天打工的收入,今年起码有6万元,我家3口人,人平纯收入2万元,知足了,这得感谢党的政策好!”
李中文是个油漆工,平时和妻子邹秀华一起在外面建筑工地“刮大白”,这些年下来除了供儿子读书,也积攒了一些钱。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其妻子邹秀华病了。为了给妻子治病,李中文先后陪着她从孝昌到孝感,再到武汉、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医院检查治疗。直到2008年,邹秀华被确诊患纵膈肿瘤,后来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并且平稳地度过了康复期。
邹秀华的病虽然治疗好了,但李中文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债务,村里后来将李中文家纳入了贫困户的行列。2013年底,已经厌倦了在外漂泊打工“刮大伯”的李中文,看到有不少村民,在沟渠边用网兜下小龙虾出售补贴家用,突然就有了养殖下龙虾的想法。“小龙虾能在沟渠和水塘里生长,养殖起来应该很容易” 李中文向妻子邹秀华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后,也得到了她的支持。
新堰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明说,当时一听说李中文想养殖小龙虾,小河镇政府和村委会非常支持,并且在村里进行了宣传发动。当年一共有李中文、李效文、李耀文、李仁全权等9户,都有养殖小龙虾的意愿,村里很快就帮助他们流转了土地。说干就干,2014年的春节一过,李中文就在村里流转的20亩土地上,建起小龙虾养殖基地,并且投放了第一批龙虾苗。看到池塘里长势良好的龙虾,想到它们再养殖3个月后就可以出售,李中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进入5月份后,由于受天气影响,昼夜温差大,基地里的龙虾开始出现成批的死亡,一天能死掉上百斤。“怎么办?”看到每天都在不断死亡的龙虾,李中文特别着急。他认真观察了野生池塘,发现里面的小龙虾一个都没有死,和自己的养殖池塘进行对比,发现野外池塘里面有不少水草,于是李中文就开始在自己的虾池中种植水草。20亩虾池种上了水草后,虾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了。2015年,李中文在栽种了水草的养殖基地的池塘里,增加了小龙虾的养殖密度,按照每亩50斤虾苗进行投放,比第一年增加了20斤。可是到了五、六月份,虾池又开始出现了小龙虾成批的死亡。
有村民劝李中文:“养殖龙虾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容易,技术要求很高,养不好就会亏本。”这句话却无意间点醒了李中文,对呀,前些时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举办过小龙虾技术养殖培训班,我为何不去请教那里的老师呢。一想到这里,如梦方醒的李中文立即骑上摩托车,径直来到孝昌劳动就业管理局,真心诚意地来拜师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
孝昌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了解到李中文的来意后,不仅联合县水产局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给他讲了小龙虾养殖技术要领,还有虾病防治等,还组织技术人员专程来到他的养殖基地,现场查看了其养虾池里的水质,及时对他进行了技术指导。通过学习以后,李中文这才明白,虾池里除了要种植水草外,水质也很重要,其实从前每亩投放50斤虾苗的密度并不高,如果控制好水质以后,每亩虾池可投放的虾苗100斤。经过学习和不断摸索,李中文逐渐掌握了龙虾养殖技术,到他养殖的第三批龙虾顺利出售后,纯收入已经超过10余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如今,小河镇新堰村的小龙虾养池都改造升级为稻虾养殖基地,升级后的养殖基地不仅照样养虾,还多了无公害水稻的收入,这对于李中文和其他养殖户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但是这些养殖户对于技术的渴求就更加强烈了。为了让新堰村的全体村民,都能够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2016年农闲时节和今年5月小龙虾的发病季节,孝昌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先后2次,到该村举办《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班,每次都受到村民们的欢迎。今年,该村还有不少农户正在盘算着,明天开春也开始搞稻田养虾。李中文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养殖技术,免费传授给大家。
据孝昌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已组织师资力量,深入全县14个乡镇的183个村,开展培训200多期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其中2018年培训76个村2489人,累计实现就近就业4000多人。
小河镇新堰村的小龙虾养池都改造升级为稻虾养殖基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