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67
版主
   
- 积分
-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本帖最后由 山夫子 于 2018-11-21 19:58 编辑
业余写作四十年
刘继智
1979年秋,我考上大悟师范79【3】班,这个班成了学校内定的文科班。班主任易熔老师,广水人,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他在学院读书时就发表过文学作品。也许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班有几位文学爱好者,如肖鹏、徐光思、徐改云、杨召全、王重歌、付森林以及下一届的赫荣、何家银等,当然,那个时候的写作爱好只是懵懵懂懂的,学校没有组织活动,我们几个也缺乏在文学方面进行必要的沟通,基本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战。
那个时候,学校图书馆和县图书馆,我们是常客,在学校图书馆,除了看文学杂志外,还可以借阅文学书籍;在县图书馆,则主要是看文学杂志。那是一个全民阅读、文学爆发的年代,各种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爱好文学的青年更是层出不穷。
除了阅读之外,我们几个就开始写作诗歌、开始投稿,稿纸和信封是买的,投稿不用邮费。投稿无数次,当然全部都是退稿,那个时候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投的都是中央级大报刊,退稿当然成为必然。后来,便改为省市以及刊物,终于在毕业前夕在河北的一家市级刊物发表诗歌。
1981年9月,我被分配到吕王区一所乡村中学教初三毕业班的语文,业余时间还是写,不过,除了写诗之外,也写小说。我把自己写的几篇短篇小说投到当时的《大悟文艺》,新调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学创作辅导老师的邓思源每稿必复,提了许多珍贵的意见,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
1982年春天,大悟文学创作会议在宣化店召开,地点就在现在的中原突围纪念馆,原来叫大悟二招。主持那次会议的是当时县委宣传部长郭学政,也是一位老牌大学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十多人,除了文化馆黄关鑫、杨先春、楚剧团的楚智勇,还有宁宜胜、邓道玉等。会议主要是以改稿为主,会议后不久,我的小说《李老汉卖猪》发表在《大悟文艺》上。这一年,我在《大悟文艺》连续发表了三篇小说和几首诗歌,另外还在《编钟》等刊发表诗歌。
1983年,主要转向小说创作为主,发表在《孝感报》【百花园副刊】发表《背影》等三篇小说;在《孝感文学》发表诗歌《打连枷》《给cg》等诗歌;在《湖北日报》发表散文诗《山里人家》和几篇新闻稿件,创作长篇电影文学剧本《鹊桥归路》【未发表】,创作武侠中篇小说《金砖奇案》,尤其是《金砖奇案》,当时寄给湖南省《文艺生活》杂志社,初审二审都过了,但最终不了了之。
1984年之后,转向诗歌创作,先后在《诗源》、《当代诗歌》、《诗歌报》、《飞天青年诗歌报》等十多家报刊发表数十首诗歌。
那个时候,写诗歌近乎狂热,写了不知多少首,自认为做诗人是最神圣、高尚的事情。但事与愿违,写得多,但难以突破。
1985年,参加县里举办的文学创作会议,听取了易元符、管用禾等老师的文学讲座。
1986年,当时的《大悟文艺》用一个整版推出了我的组诗《大山写意》,那年冬天,参加“第二届武汉青年诗歌大赛”,我的诗歌《鬼沼》获得二等奖。第二年,诗歌《长江魂》又获得同题征文二等奖,并参加“当代诗歌改稿会”。
1986年,写作中篇小说《山路伸向远方》,几易其稿,几次投稿,依然没有能够发表。
1987年秋天,考入孝感教育学院中文系读书,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长和校报编辑、广播室编辑。业余依然写诗,有诗歌发表在《农村信息报》、《城乡经营时报》《书刊导报》《教师报》、《山西青年》《孝感报》《孝感文学》等报刊。其中:《山村唢呐曲》获得全国散文征文佳作奖,入选《中国河》书中,《三闾大夫》获得“槐荫杯”二等奖;《大山雨季》获得“丁玲杯”优秀奖。在孝感读书期间,共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等50多篇。
1989年毕业之后,回到大悟县吕王镇中学,三年期间在《教师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报》《国防教育报》《湖北广播电视报》《老年文汇报》《湖北人大代表报》《中国人口报》《湖北人口报》《希望之路》《湖北教育工作》《勤工俭学》《党员生活》《班主任》等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数十篇。
1992年9月,我从吕王镇中学调入黄站镇中学工作之2002年间,写作特别杂乱,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通讯、新闻,教研论文,什么都写。这十年间发表在《大悟报》《大悟文化》《孝感日报》《孝感日报星期天》《拉萨青年报》《湖北日报》《鄂州日报》《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另外,在《中学生》《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生》《全国初中生优秀作文选》《创新作文》《新作文》《作文周刊》《作文》《校园文苑》《学习导报》《智力开发报》《语数外学习》《中国写作报》等全国二十余家中学生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文心杯》二等奖等十多项征文奖。其间,写作长篇小说《男儿有泪》8万字,后压缩为四万字,此小说获得“武穴杯”全国小说征文三等奖。
2002年之后,潜心写作长篇纪实小说《风云大别山》,历时十年,先后五易其稿,呕心沥血,废寝忘食,《风云大别山》共分九部,分别是《红缨飘扬》、《红旗猎猎》、《风雨同舟》《中原烽火》、《中原突围》、《生死之间》、《风雷滚滚》、《深山剿匪》,共120余万字。此小说后来在新浪读书版部分连载,在《现在网》连载,并获得优秀长篇小说奖。
2011年,我有了电脑之后,7年时间,除了把《风云大别山》打成电子文档之后,也开始尝试散文诗、散文、小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写作,先后在《孝感日报》、《孝感晚报》、《槐荫文学》《北海晚报》《美丽乡村》《拉萨晚报》《四平日报》《松原日报》《丹东日报》《沈阳日报》《临汾日报》《朔州晚报》《人大代表报》《西北信息报》《达州日报》《精神文明报》《华商报》《陕西农民报》《陕西文学界》《广元晚报》《红地角》《东方文学》《核桃园》《株洲日报》《潇湘晨报》《农村科技报》《泰州晚报》《金陵晚报》《淮海晚报》《滁州日报》《淮安报》《烟台晚报》《淄博晚报》《青岛财经日报》《新报》《创新周刊》《文教周刊》《黄河口晚刊》《东营日报》《襄阳晚报》《咸宁日报》《鄂东晚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散文诗》《小说界》《平顶山晚报》《贵州作家》《亮报》《阳光报》《光大报》《旅游商报》《热河文学》《承德晚报》《左江日报》《济宁晚报》《济宁日报》《映山红》《大悟山》《和县文艺》《旅游文化》《乌苏里江》《梨乡文学》《中国魂》《湖北电力报》《宾州文学》《三门峡日报》《安阳日报》《厦门文艺》《国防周刊》《黄冈周刊》等全国近百家报纸副刊和文学杂志发表。获得“良知杯”征文二等奖,“预见爱情”全国小小说征文二等奖,获得全国“文化乡村”征文三等奖等征文奖30多次。部分文章选入《中国散文诗人》《赤子情》《云阳说道》《钟灵云岩》等多本文集。
2013年,参与省玄坛工作组,写作调查报告20余万字,部分文章选人《玄坛村调查》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3年下半年,深入大悟夏店镇风情采访,写作风情故事文章二十多万字。【未出版】
2015年,参与《红色大悟》编辑工作。写作大悟革命斗争史文章20多万字。【待出版】
2016年,深入金岭风情采访,写作金岭民间故事、风情习俗文章25万字【未出版】
2017年,开始《苍茫三部曲》写作,未完成初稿。
写作就像蜗牛爬行,缓慢而又持恒,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既辛苦又充满欣喜。发表的文章只是写作的百分之一,几十年中,共写各类文稿有满满的几箱子,除了自己烧毁一部分外,其余卖作废品。其中包括几部中篇的初稿。
这几年,因为沉浸在写作的氛围之中,我觉得最对不住的人是妻子,虽然妻子一直以来反对我写作,但我依然感觉对她满怀愧疚之情。因为写作,让自己操心劳累,而作为丈夫,不能够给她分担,这是一个做丈夫的亏欠。其次,我感到特别对不住自己的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以前写作,是因为有话要说,有情绪要倾诉,后来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再后来,可能纯粹是为了捞一点可怜的稿费罢了。
其实,现在想起来,自己写的东西,真正的读者还是自己,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你、在意你,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认认真真去读你的文章,有的读者尽管读了,过了一段时间,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写作,仅仅只是记录自己行进的心理历程的一种形式罢了。
不可能成为众人关注的人物,就把写作当做一种自我娱乐和时光消遣的形式而已,无事的时候,写着玩玩,不在乎有没有人读,能够写下去,对自己来说就是成功。
【写于2018年11月21日凌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