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说说那些旧事 》
去非洲看霜
话说民国二十六年,在湖广鱼米粮仓之地,即今鄂州梁子湖畔,有一个浪人,姓王名三,号榔头,祖籍河南永城人。自幼习武,长得魁伟雄壮,性格火爆,好色贪淫。 这王三榔头在而立之年,抛家弃子,闯荡江湖,落脚于梁子湖畔的下河村,替丁大户看家护院。
丁家主人大名丁尚,乃下河村首富,家有渔舟十多艘,而膝下无子无女,丁尚一心想添个男儿,夜夜用功,无奈,其妻肚子不争气。某天,村中来一道人,丁大户请其入宅,求生男奥秘,道人曰:此乃命也,谁让你爹妈给你起个尚和名字。不多日,呜呼哀哉,丁大户因房事操劳过度而亡。
丁妻薛氏,悲痛三月,足不出户。 这日,阳光明媚。薛氏出屋沐光,被王三榔头瞧见,心头惊喜,往日丁大户健在时,榔头不敢正视薛氏,今日忽见这妇人,生得雍华富态,肌肤似雪,髻挽乌云。顿时,恶从胆生,抱起薛氏冲入房内…… 榔头聪明,天生有计,盗出丁家钱钞,分发给家中雇工,欲堵众人嘴巴。竟然,还是有长嘴者,将榔头干的龌龊之事,说到了乡公所。 民不告,官不管。 村民闻之,有愤怒者道:这婆娘与钱财都归赖哈蟆占去了。 有仇恨者道:活该,报应! 昔日丁大户在世,为人尖刻,名声狼藉。有一年,村里泛涝,危急中,村民求丁大户以船渡人,其置若罔闻,竟出价三块现洋救一人,眼睁睁看着邻里丢了几条生命,故乡邻皆恨其不义不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榔头终于在丁家落地生根了。 这日清早,榔头在床上吩咐薛氏:“你去厨房,煮碗鱼汤,早饭后,我去湖对岸青鱼咀,拜会故友。” 薛氏酷爱赖床,极下情愿地嘟噜道:“你要去便去,为何要我下床煮汤,对岸卖鱼汤的多的是。”榔头哪听得这话,掀开被子,朝薛氏臀上抽了一掌。 薛氏啊了一声,哭诉道:“你这个没良心的,丁翁在世时,尚未动过我一指头,现在倒好,吃我家的,睡我家的,反倒使唤我了,不怕我明日去乡公所告你?” 榔头心虚,心想,当下还得依了这婆娘,便梳洗一番,怀揣银子上了路。
客船到对岸,梢公道:“众客官,船二个时辰后便返回去,打货走亲的别误了时间。”正说着,忽见右侧一艘铁船横撞而来,把个载客木船撞得左右翻动。铁船上跳下五六个头缠红巾的汉子,手提宋朝时的朴刀,立在河岸上,嘴里喊道:“此路是我开,一人留下一个大洋,就大道随便。” 榔头毕竟是个练武之人,也见过大市面,冲着岸上说:“爷今个没带钱,能否借个道?” 爷?敢跟土匪充爷?土匪道:“这位爷,那就亮个腕吧。” “下河虎头腕。”榔头说。这是江湖黑话,意思为下河村姓王的。 “莫不是永城来的三榔头,王大哥?” “正是。” “哥哥,你让兄弟们找得好苦啊?” 一帮土匪急忙跳上客船,恭迎榔头。 榔头纳闷,退后一步,怕暗中有诈,问“慢着,好汉来自哪条道上?” “哥哥多疑了,我们是孙老殿的新五军,永城老乡呢。” “新五军不是在豫北?” “还在个球,早就被日本人打散了,我们才落难到这儿,听同乡说哥哥在这一带发达了,兄弟们有意来投靠,不料,途中遇到一伙梅花桩的人,强留兄弟们入伙,不想今日有幸在这儿碰到了哥哥。” 听完这些话,榔头方信,便叫这些红头兄弟放过众船客,尔后,随他们登上铁船。
铁船上,有个中年妇人正熬着一锅鱼汤,桌上摆着一坛酒。 红头兄弟把榔头推到靠近里舱的上首座位坐定,斟酒盛汤,无不盛情。榔头心想,这下好了,送上门来六个帮手,省得我去青鱼咀求爹祷奶地找人,真是天助我王三啊。 王三榔头这趟上青鱼咀,本意是找些闲汉去下河村丁家大院先干雇工,尔后再教他们拳脚,再后就练成一支队伍,与乡公所抗衡。 眼前不是有现成的人吗?而且还是端过枪的。 想到这里,榔头心头热血滚滚,举起酒碗,豪爽地说:“今后有哥哥吃的,就有你们吃的。” 六个红头兄弟也举起酒碗,齐声说:“跟大哥走,有肉吃,有女人睡。”
一年后,在下河村,在梁子湖畔,涌现出一伙三十多人的强盗,号称:梅花桩,其头领便是王三榔头。他们在沿湖村庄埋下情报眼线,挟持女人,打劫商贩。湖乡百姓莫不谈虎色变,百姓视其为洪水猛兽,吓唬孩子都不说狼来了,而说梅花桩来了。 乡公所总共七八条破枪,对付不了梅花桩,便去请国军一个连的人马来剿灭梅花桩,无奈强盗眼线抢先通知了王三榔头,榔头便率众窜入湖中躲避。 百里湖畔,四野茫茫,苇草丛生,浓雾弥漫,梅花桩躲过一次次围剿。
话说到了民国二十七年底,日本鬼子来了。 翌年春,鄂东新四军在湖区青鱼咀歼灭鬼子辎重队。鬼子派汉奸侦辑四处探听新四军下落。 有汉奸侦辑为邀功请赏,报告鬼子,说下河村梅花桩串通新四军。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由汉奸带引,鬼子兵分两路,水陆并进,从水路,驾小舟,摸进下河村。从陆路,占领村后小山丘,架起六零迫击炮。 天将破晓,枪炮大作,顷刻间,丁家大院夷为平地,三十多个强盗一个未漏,悉数被灭,可怜薛氏,也被王三榔头拖进了阎王地府。 过后,湖乡百姓不悲反喜,并传言,恶人自有恶报。
2018.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