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752|回复: 4

[今日襄阳] 鹿门书院、襄阳府中学堂、襄阳府师范学堂关系与发展史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14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仙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8853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2-4 14: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yliuyi 于 2018-12-4 15:26 编辑

鹿门书院、襄阳府中学堂、襄阳府师范学堂关系与发展史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交通大学筹)历史沿革]

1402年后创建鹿门书院(明永乐年间)。
1734年复建鹿门书院改名为荆南书院(清雍正十二年)。
1739年复名鹿门书院(清乾隆四年)。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鹿门书院改建襄阳府中学堂。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奉令改中学堂为襄阳府师范学堂,将原中学堂l班,改为师范科学生,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又招师范传习生l班及其附属高等小学堂,招预备中学生1班。
1909年(宣统元年),预备中学部分复名襄阳府中学堂,师范传习延续襄阳府师范学堂,学制4年。
1912年襄阳府中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七区鹿门中学,1924年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中学,1926年学校停办。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1926年学校停办。
1928年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十中学复校并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同年,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38年湖北省立第五中学改建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分校)
1942年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分校)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
1947年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改名湖北省立襄阳高级中学。
1948年,襄阳师范学校、湖北省立襄阳高级中学合并组建湖北省立襄阳联合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襄阳联合中学独立办学,先后改建为湖北省立襄阳中学(1950),襄樊市第五中学(1956),襄阳市第五中学(2011)。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70年襄阳师范学校、襄阳县耕读师范学校、襄阳耕读大学合并组建襄阳地区师范学校
1975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创建(合署)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同年,襄阳地区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11年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预备筹建湖北交通大学。
2000年,襄阳地区师范学校、襄樊市卫生学校、襄樊农业学校合并组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更名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湖北省制药工业技工学校并入)。

鹿门书院址在襄阳府南,明永乐年间稽功主事任显宗建。任显宗字师古自号鹿门居士,明建文四年(1402)举人,后任稽勋司主事。任显宗是任亨泰之子。任亨泰是襄阳著名的状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湖广襄阳人任亨泰中状元,明太祖朱元璋“命有司建状元坊以旌之”。这是第一个由皇帝下旨建造的状元坊,任亨泰也因而享有“圣旨建坊”第一人的美誉。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旧试院复建,改名荆南书院位于襄阳城内。乾隆四年(1739年)复名鹿门书院。书院分东壁、西园两院,斋房33间,上下厨房17间。西面建有魁星阁、塑孔子像;东面建闻喜亭,后面建景行堂,前面建寿岂堂。书院有石勒孔子像,系乾隆年间守道陈大文临摹吴道子画作,今存襄王府院内。厅阁楼堂之间浚池垒山、栽花植木,环境非常优美。
“延名宿为之师而招诸生栖止焉;日有程,月有试,规模大略具矣”,一时“诸生至者踵相企也”。四十七年守道陈大文重修,分东壁、西园两院,增建正殿于讲堂后,摹唐吴道子所绘宣圣像刊石祀于其中,增拓廊庑改为24斋,名“经德、履道、尊仁、畏义、存诚、成性、修来、道积、含章、藏密、强立、力行、学聚、问辨、逊业、辩志、正诣、正业、念典、就将、博学、稽古、时敏、式圳”等。于东侧隙地添建讲堂亭榭,如景行堂、闻喜亭、寿岂堂等。又修整池塘,广植花草;其他如厨房浴室等无不具备。凡吉月课日,陈亲率诸生恭谒圣像,并“相与讲肄文艺,修举礼乐,尊崇儒术,扶进修明”。提出“孝弟其基础”、“仁义其堂室”、“礼乐其门户”、“诗书艺业其润色”之宗旨。
道光十七年(1837)守道杨以增拓重修,后因战乱频仍,学舍年久失修,多有坍塌,加以经费拮据,无人过问,致“从游者众,院中竟不能容;且每年例,止十课得膏火者,生童各只十名”,甚为衰落。
同治元年(1862)守道欧阳正墉始予增修,于西斋废址新建斋房9间,上下厨房7间,藏书室一所,改碑亭为奎星阁,缭以垣墙,移其圣像碑于景行堂,又建闱屋兼作斋房,其余均为之修葺。至此,“每课生员增膏火十名,文童二十名”。办学稍兴。欧阳认为办学应“视学校为身心性命之图,视生童为家庭子弟之辈”。六年守道唐协和重修寿岂堂,增设号凳为课士之用。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襄阳县志》的总纂之一李士彬就聘主讲,盛名之下,从游者日众,次年乡试,“襄郡登贤书者五人,皆‘鹿门’肄业生”。被康有为誉为“集碑学之大成者”、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裕钊,也曾入住鹿门书院,值得一提的是,在张氏襄阳开坛之时,他的忠实追随者、日本留学生宫岛大八亦趋至襄阳,同安襄郧三府学子一同游艺门下,其后归日本,创“善邻书院”,传播张氏之学。
光绪九年(1883)守道黄彭年捐购书籍12359卷置于景行堂之左,并订有阅读条规,设斋长2人掌其事,题讲堂名“观略”。主持书院的初称山长,后改称院长,负责讲学。另设首士1人,负责办理生员生活事务。此外,在生员中选举学长1人,为人员办理有关学习事宜。
鹿门书院作为道书院,招纳襄阳、郧阳、安陆三府的生员《襄阳府志》载,鹿门书院“规模大略具矣,诸生之闻风至者踵相企也”,“三郡之士”襄阳府、郧阳府、安陆府士子闻名而来。学院经常延请名师授课,襄阳出身的四朝元老、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在丁忧居乡时,就曾在书院讲学。
鹿门书院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田收入,岁入银251两,钱1878串。书院教养相资,不收学费,并订有津贴寒士膏火规章,供给寒士生活费用。鹿门书院经费较为充裕,对入学诸生给付膏火之费,院长待遇颇为优渥,每岁束修银240两,薪水银120两,聘银8两,程仪银8两,贽敬银4两,三节节敬银各4两,此外还有学课、官课等银两。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襄阳府境内共开办书院21所,至二十八年,襄阳府只剩1所鹿门书院,辖县尚有书院10所。同年,鹿门书院也改为襄阳府中学堂。三十一年(1905年)又改为襄阳府师范学堂。后师范部分保留,其它部分改预备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预备中学堂仍改办中学堂。襄阳府中学堂和襄阳府师范学堂一起分分合合,最终发展为襄阳五中、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文理学院(湖北交通大学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377

帖子

156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62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8-12-10 2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交通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5

主题

2027

帖子

3350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350
QQ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8-12-10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升空间大,但漫长,唯有合并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1

4

主题

22

帖子

39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39

IP属地:江苏省

发表于 江苏省 2018-12-17 23: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重视教育,教育要重视德智体,三方面,德为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883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29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12-21 2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