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时间 : 2018/12/4 16:59:55
来源 :
(通讯员陶荣国 龙莉)“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18世纪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好习惯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大笔钱,一个人毕生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它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总书记“为谁培养人”的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黄梅县第一小学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今年秋季,继“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活动之后,接着围绕“我最讨厌的校园不良行为”为话题,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列举出学生自己最讨厌的“校园不文明行为”。全体同学都踊跃参与,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认真思考后,同学们纷纷列举了自己最讨厌的“同学身上的不良行为”,政教处、少先大队部组织人员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仔细梳理,将不同的条目进行归类,有将近二十条不一样的同学们最讨厌的“同学身上的不良行为”。然后,选择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十条(乱扔垃圾;乱动别人的东西;上课吃吃喝喝;课间或体育课时乱冲乱撞、在操场上扔石子、瓶子等;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把剩饭剩菜倒进厕所;高空抛物;以大欺小;不关灯、不关水龙头;乱嘲笑他人身体缺陷。)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全体同学说一说,议一议,让学生们自己回答:“面对我们讨厌的不良行为,我们自己该怎么做?”要求人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项活动,先由同学们自己列举,再让同学们对照自己列举的“不良行为”表明自己如何对待的态度,这样的教育是深刻而富有实效的,反复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反问自己:“我自己都讨厌的不良行为,我还能去做吗?”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是真正触及灵魂的,是能够引人发自内心反省的。朗朗的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焕然一新的校园,这是如今黄梅一小校园的美丽画面。这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黄梅一小结出的硕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