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人志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莎士比亚年幼辍学却写出了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著《哈姆雷特》;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毅然弃医从文,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雨果流亡十九年,创作出了许多浪漫主义文学。课文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读课文,学做人。 读《定风波》,学做人,做一个善待自己的人。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我欣赏他“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数次遭贬后,苏轼并不是只想攀登,反之却在岭南定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用“徐行”的姿态驻足岭南,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定风波》仅仅记叙了出游时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他在逆境面前泰然处之、履险如夷的态度;表现了他不自苦不自溺于眼前的逆境;更表现了他善待自己的价值观。正因为他善待自己,才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自然界和仕途上的风风雨雨,心中却无晴无雨。善待自己,并不是要自私自利,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前、考虑他人利益后善待自己。 读《苏武传》,学做人,做一个善待他人的人。苏武知道李陵是迫不得已而降,故以老同事、老朋友的身份来谈话,虽被困十九年,却无半分怨恨。苏武是一个善待他人的人,但他并没有因为善待他人就背弃原则。相反,他谨遵原则、坚持操守、誓不投降,所以李陵被感动得“泣下沾襟”,引咎自责。苏轼善待他人,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善待他人,并不是要为了他人放弃原则,而是善待他人之时坚守自己的原则。 读《水龙吟》,学做人,做一个善待国家的人。淳熙元年,辛弃疾胸怀雄心壮志,可朝廷从没有给过他北上抗金的机会,故常常很忧愤郁闷。而他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的希望去杀敌报国。那个顶天立地、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以傲然清高的眼神,走过历史的隐隐云烟,用雄心壮志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善待国家的人。《水龙吟》吟出了作者满怀报负与责任却报国无门的无奈。善待国家,并不是要为国家一味付出,而是要用智慧来报答国家。 课文影响我们的思想,引领我们成长。读课文,学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国家的人,感受课文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