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31
IP属地:湖北省
|
散文随笔小辑
旅行散记(外两篇)
飞机上看云
说来惭愧,人过不惑之年才第一次座飞机,经过长长的甬道走进机舱,在空姐热情礼貌的招引下,找好自己的座位,放好行李,然后按照规定要求关闭手机,系好安全带。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起飞时有点颠跛,晕的感觉,穿过云层在高空飞行时很平稳。
舷窗外是片片白云,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如影随形。云儿千姿百态,各形各色,近看似飘浮的棉絮,远眺仿佛游移于草原上的小羊羔。浮动的天空中的游民,居无定所。强烈的阳光直射舷窗,这时天气很好,内心深处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波音737国际航班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飞往厦门机场。漂亮的空姐送来了食品和饮料,美食之后便看窗外的白云。飞机上看云,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排除一切杂念真切地感受蓝天中飞翔的快感,窗外的云儿是无拘无束的。云儿也是悠闲自在的。此刻,我爱上了蓝天。一时竟想象不出更好的形容词刷新脑子中的记忆,只有静谧和安详,那就是看云。我爱蓝天,更喜爱在飞机上看云。宇宙的浩渺,天空的辽阔,人生的哲理,探索的玄奥等此时便尽在不言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无比美妙,无限神奇,真的感觉太美了,飞机上看云,是体验一种幸福的享受,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鼓浪屿踏浪
厦门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仅二十年发展这样快,超出想象。厦门又称鹭岛,到处是高楼大厦,市中心的白鹭广场宽敞美观,绿化很好,是休闲娱乐的去处。厦门城市规划得很好,走在大街上,感觉很干净,是一座很美的海湾城市,看厦门,仿佛捧读一篇美文,驰敛有度,无多余的废话,是阅读的极品。
坐船前往金门岛。导游说现在值“两会”期间,看见了台湾人只须礼节性地打个招呼,不要涉及政治。厦门港有很多游船,有的是台商投资的,供旅游的客人乘船观光。到了离金门岛仅50米的地方,轮船停泊下来,游客便近距离地看着金门岛。岛上的巨幅标语,岛尖飘扬的旗帜和四周的铁丝网,还有瞭望台上的岗哨,这里是标准的“一国两制”,说来气愤,台湾的游轮在厦门港可以自由进出,而我们只能停泊在海上看,不能靠岸,更不能上岛。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竟把骨肉同胞生生隔断了半个世纪。
鼓浪屿又名琴岛,是一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岛屿。小岛上保留着日、英、美、西班牙、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很久以前建造的领事馆。有华侨富商修造的别墅群,还有风格迥异的各具特色的教堂。我们在导游的陪同下走进了商业购物区和海洋动物园,品尝了海鲜。
郑成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大英雄。在鼓浪屿,靠海边高高耸立的郑成功佩剑远望的巨型雕像,把历史和现实连接一道颇具观赏价值的奇特景观。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难以计数的华美篇章。
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苍海茫茫,观水天一色。听海涛阵阵,海水轻轻地拍打海岸,远处的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口中有了一股腥咸的味道。海风吹拂着,海浪敲击着,在海上石狮附近的金色沙滩上,人们成群结队地行走在松柔的沙粒上,感受着海岛的美妙。南国的植物在岸上郁郁葱葱,木棉、椰子树、棕榈树、荔枝,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大海,蓝色的大海和远天相连的一线间,心里有一种声音在呼唤。鼓浪屿,就在此时此刻,我愿把这种情感定格,融汇在一起,难分难舍,割舍不断……我愿意化作厦门鼓浪屿隔海相望的礁石上的一粒沙砾,成为永恒。
走步西湖
西湖很小,精致,典雅。是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西湖美得难以形容。
走步西湖,上断桥,过白堤,看平湖秋月。杭州上午刚刚飘过一场雪,气候变得有些冷,我和爱人并肩走在柳絮飘扬的锦带桥上,不知不觉走到了苏堤的尽头。西湖三绝,当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更有绝的,登上雷峰塔,看三潭印月,眺十里长亭,听梁山泊和祝英台相亲相爱长亭话别的神话传说,俯瞰西湖全景,真乃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确信杭州因西湖而闻名。从唐朝的杭州刺史白居易,到宋代的杭州太守苏东坡,文人墨客在西湖留下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风光敛滟晴方好,山色空濛景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白娘子和许仙千年等一回的爱情绝唱,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缠绵凄美的恋情,变幻中传说里的西湖美若仙境。西湖十景,令人沉醉。聪明的杭州人把历史上的岳飞,名伎苏小小和清代的乾隆皇帝,一些历史文化名人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使得历史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西湖美伦美奂。
杭州之行,有一意外收获,在浙大读了博士后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的汪超泓同学,接到我的电话后赶到我们下榻的宾馆,见了一面。毕业后我们二十多年未曾谋面,也失去了联系。寒暄过后,知他工作和生活状态很好,甚感欣慰,也了却了同班好友心中的遗憾。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欲把梁州作汴州。”
从杭州飞往武汉,心却留在了西湖。一直到回家,还在天上飞呀飞的,今夜无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杭州,看了西湖,才觉得人间美境名不虚传。
玉兰花开
机关办公楼搬迁到东门巷的政府礼堂内,县里的决策人物已经定下了建一栋四大家综合办公楼的方案,随着综合楼规划的有序进行,人大机关办公地点将继续迁址。以前的人大机关办公楼现在变成了文化体育局的办公楼,县里有名的文化人都在文体局和文联院子里进进出出。
我就想念起在原先的院子和办公楼上班时的时光。坐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累了,便站起身,走到走廊上,看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有两株白玉兰,是我和同事们亲手栽下的。过了十年,竟长成大树,一到春季,玉兰花便开了,洁白无瑕,美得世界一片洁净,人的心儿就随着视线变得透明,不自觉地想起童年和少年的时光,那些无忧无虑的美好岁月。有一天,有位领导走到我的办公室里,说:“晓习,你看院子里的玉兰花开了。”我抬头一看,竞看得痴了。那是一树多么美丽自然的玉兰花啊,象白雪一般清纯洁白,似一位美妙的女子亭亭玉立,什么也不说然而什么都说了。
我记得上大学时曾读过丛维熙的一个中篇小说,题目是《大墙里的白玉兰》。说来真是凑巧,去年十月我到山西开会,在蒲坂古城的永济市新华书店,发现了这本丛维熙的《男儿山女儿河》。因为是散文集,没有收入他早期创作的那个中篇。作者代序中,有这么几段文字:
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文学品类中的自由落体。它是诗的姐妹,听命于心灵情感的呼唤。
风花雪月是散文,落红流水是散文,蓝天白云是散文;凝重哲理是散文,金戈铁马是散文,人生咏叹是散文——只要是以一支有情之笔,将其真实感受编织成为一个方圆。
散文中的精品,都不是文字的堆积物,而是无管之乐,无弦之琴;其内在音韵有时壮若大山回声,有时又静若游丝无语;在无声与有声之中,让人血涌心扉,或让人久久痴醉。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逼使自己静下心来读丛维熙的那些巍峨如峰,令人高山仰止的代表散文真正品格的散文。秋赋,寻瀑,观鸡二题,蟹趣二题,冬韵,男儿山,女儿河,待嫁的“新娘”,云海行舟如歌,梦中的河,失落的图腾,海中听海,还有“流杯池”吊古和学一回苏东坡等等。丛维熙无疑是文学前辈,对于我们这些青年作家来说,他的右派经历和人生阅历以及文学成就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我不去想那个名叫《大墙里的白玉兰》的中篇了,现实的玉兰树到了开花时节,在院子里散发阵阵幽香。
我的思绪飘向了那个年代,文笔精美的散文构成一篇篇美丽的画面。而我自己又开始自责起来,现在提笔文章是越写越长了,竟有那么多时间去写或看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随着办公地点的不断搬迁,我已经处理了那些废旧的书报,加上搬家的频繁,一狠心连同大学的文科教材也卖给了收破烂的,按一斤两角伍分的价格,几麻袋的旧书报和读书笔记卖了35元。处理完后,心里一片空落,又有几分解脱,说不出的怅然。
再进文联和文体局的院子,已经不见了白玉兰树、茵茵的绿草坪代替了黄杨树、桃树、杏树和玉兰树。心里的玉兰树到了开花季节,朵朵白玉兰,那么美丽纯净,似歌如画,也许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