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骄傲》朱弟雄:时势造凯乐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19-01-02 16:02
荆州新闻网消息:1980年是整个八十年代的开篇,对整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北京发放了第一张个体餐馆执照,从此,一个新的身份开始在城市里流行:个体户。这时,一位出身草根,游离在体制边缘的年轻人,在公安闸口小镇上,率先嗅到了时代变化的气息,他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气和梦想,主动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开始了一次向命运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党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党中央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令这位在民营企业之路上,苦苦求索了36年的荆州本土企业家振奋鼓舞。
凯乐,这是在荆州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上市公司;而凯乐的缔造者朱弟雄,也是土生土长的荆州松滋人。朱弟雄和我们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凯乐于荆州,荆州于凯乐,有如母子,作为儿子的凯乐,必定离不开荆州这块孕育地。于是,凯乐总部的地址永远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凯乐工业城。2017年,朱弟雄又将凯乐科技量子通讯总部基地布局在荆州开发区。
即使今天的凯乐已是专注于大通信产业闭环和互联网领域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凯乐的根源依然在荆州,追溯他的来路,要将时针拔回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82年,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虽然封闭僵化,看上去是那么严密,但总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一次次竭尽全力去撕开计划的口子。国人也开始进入商品经济的启蒙年代,“下海”和“停薪留职”这样的词汇,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乡土工厂,开始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之中,无数不满足于沉闷生活的年轻人,纷纷跑到沿海城市,去改变命运。然而,27岁的青年朱弟雄,却将自己的前程,嵌入了公安县一个叫闸口的小镇。
在朱弟雄面前,是一个日渐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规则暂不完善的时代。在国家先富带后富,设立经济特区等开放政策的鼓舞下,一直有着开放冒险思想传统的朱弟雄,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而每个投身改革大潮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个。改善生活,创造财富,也是当时的朱弟雄最朴素的心声。
八十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释放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松掉了捆绑在每个人身上的绳索,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知识分子,都能够甩开膀子,按照勤劳真诚的态度去努力燃烧和释放,就可以充分地体现价值。
那时,还没有人把厂长看作是光鲜的职业,但这毫不妨碍朱弟雄就品尝到市场甜头的欣喜。因为在此之前,即使再有本事,也只能排排坐,吃果果。在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在竞赛场上平等竞争。朱弟雄就这样和他最初的公安县塑料管材厂一起,亦步亦趋刚柔并济地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艰难闯关的阶段,也是民营经济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的时代。“白猫黑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激动人心的语录,一次次为大胆的朱弟雄注入了强心针。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第一次提出。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份,海尔、联想、万科纷纷创建,因此,1984年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整个八十年代,沿海的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壮大,成为了那个时期中国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增长极。而朱弟雄在内陆小镇上的乡镇工厂,也有如一株倔强的小草,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暗自生长。1990年年底,朱弟雄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兼并负债累累的公安县直企业荆州塑管厂。
这一次并购重组,是凯乐历史上打出的第一张王牌。1997年,朱弟雄再次出手,兼并公安县砖瓦厂。这两次兼并,探索出了企业发展的独特模式。在国家加快建设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步伐,朱弟雄把握住机遇,推出广泛应用于交通、电信市场的PVC双壁波纹管。在公安县城,兴建了亚洲最大通信硅管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朱弟雄的凯乐也成为了荆州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抹亮色。总是顺着潮水的方向乘风破浪,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却将凯乐卷入命运的激流。与长江一堤之隔的生产基地,面临着分洪转移的生死考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底色,但不论哪个时代,那些咬牙切齿和生活死磕的人,总是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朱弟雄用一种非常艰苦的过程,证明着自己的坚韧。当时代的大阀门被小心翼翼地缓缓打开之后,一直在暗自艰难而倔强流淌的流水,一路奔行而来,虽然历经乱石,弯道,风雨,却终将汇合成滚滚洪流,闪耀着阳光般的浪花。朱弟雄也不曾想到,时代会在某个瞬间猛一转身,把聚光灯打在他的身上。
2000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凯乐科技挂牌上市。从1998年的洪水中劫后余生,终于迎来上市的凯乐奏响。敲锣下锤的那一瞬间,朱弟雄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锤定音,凯乐从此蜕变重生。
18年前的上市敲锣仪式,和今天相比少了几分华丽,多了几分朴素。在这段18年前的影像中,43岁的朱弟雄拘谨而朴实地笑着,只有他自己知道,筹备上市的一整年时间里,他经历了怎样的风霜。
当实业+资本双轮驱动,必定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融共生。迅速利用上市募集资金,短短一年时间内,凯乐的土工合成材料产业就做到了全国第二,成功完成了上市之后的第一次转型。
当梦想插上翅膀,就不能随风而去。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大多数企业蛰伏起来,朱弟雄却选择了逆风而上,
作为从八十年代走来的企业家,朱弟雄是一个守住当下、不忘过去,面向未来的人。每每回想起创业初期热忱无悔的干劲和共舟共济的精神,他眼里依然泛着率真的光亮。
追寻来路,才能走得更远。当年与朱弟雄一批创建的荆州企业,基本已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了。他们是荆州民营企业最早的火种,有些熄灭了,有些仍在燃烧。朱弟雄这代企业家的商业逻辑和人生轨迹,都和改革开放的特性息息相关,难以复制。虽然历经了风雨曲折,最终成了一片茂密繁盛的草原。
在那个改革步伐跌跌撞撞的年代里,朱弟雄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享受了制度红利和时代馈赠,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生动经历,成为了时代最精彩的注脚,谱写了一曲中国企业史上无法复制的企业变奏曲。每一滴泪水和汗水都是相同的,每一代弄潮儿的苦楚和风骚却各有各的不同,他们的落寞与辉煌难以复刻,集结了太多的天时地利。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四十年是一代人的奋斗,也是下一代人继续出发的地方。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相信改革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