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水元平 于 2019-1-4 09:04 编辑
“掌握分寸”是做人的基本要素
世界上有几种人?男人女人,可能你会不假思索随口一答。是的,确实是这样。如果我再继续追问:“人群中又有哪几种人呢?”可能有的人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上来。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总是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占不到便宜就算吃亏的聪明人,一种是不吃亏就算占便宜的老实人,结果,聪明人面上老能占便宜,老实人则经常觉得自己吃亏。” 其实,生活哪里是眼睛,就能看得清楚的呢!聪明人看似占了小便宜,却是失了人心;老实人只看到自己吃亏,却没看到别人同样也有吃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算的太清,不免劳心劳力,失了生活的乐趣。 不要以为占了便宜,就是在保护自己,尤其嘴上的便宜,往往暗藏祸患,人生这两种便宜不能占。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留条余路。
生活经常见的一种情况“得理不饶人”,一旦自己站在有理的一方,好像抓住了踩踏别人的机会,狠命的踩踏别人,甚至在对方道歉之后,仍然不肯罢休。其实生命的轮转从不停止,谁知哪一天,自己不会被别人踩踏呢?更何况嘴上的便宜,对生活真的没那么重要。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但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也要“讨”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切记: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变化却很大,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止是对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下的退路。狗被逼急了还跳墙,更何况是人,把对方逼急了,本没多大的事,也要生出些事端,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所以能以宽待人、止在合理处,才是对自己、对整个事件,最好的解决方式。 旁人哪个又不明白呢: 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因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做人不能恶,恶必遭报应。 选择忍让,不是我退缩,因为我明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海阔。 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因为我明白: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选择饶恕,不是我没原则,因为我明白:得饶人时且饶人,不能把事做绝了。 选择真诚,我有话就直说,因为我明白:违心奉承是应付,忠言逆耳是负责。 选择厚道,不是因为我笨拙,因为我明白: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